自1991年國務院作出《關(guan) 於(yu) 大力發展職業(ye) 技術教育的決(jue) 定》已有27年。期間,職業(ye) 教育的開展政府不可謂不重視,培訓機構不可謂不推廣,企業(ye) 不可謂不落實。但現實情況卻不可謂不楸心、挑戰不可謂不嚴(yan) 峻。近期中美貿易衝(chong) 突中,我國在芯片製造等核心技術領域受製於(yu) 人的局麵,是這一情況的鮮明寫(xie) 照。歸根到底是人才培養(yang) 出現了問題。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已連續三年用應屆高校大學生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來形容大學生就業(ye) 困難。據《2017年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狀況調查》數據,應屆大學畢業(ye) 生在畢業(ye) 時“已確定單位”的比例為(wei) 38.8%,“升學”與(yu) “出國/出境”的比例合計為(wei) 26.3%,換而言之也就是34.9%的應屆大學生在畢業(ye) 時還找不到工作。而《調查》中與(yu) 此相對稱的數據是高職專(zhuan) 科生的就業(ye) 落實率88.9%為(wei) 最高。《2017中國高等職業(ye) 教育質量年度報告》裏明確指出:高等職業(ye) 教育就業(ye) 率持續走強,服務社會(hui) 經濟貢獻突出,但同時存在感減低。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chan) 業(ye) 的升級,對於(yu) 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加快打造製造強國、質量強國、創新型國家建設,高素質、高技能的隊伍必不可少。然而,培養(yang) 高技能人才的職業(ye) 教育直到今天仍然不被廣大學生和家長認可,其根本原因是技能型人才被社會(hui) 的認可度低。
綜上所述,建議:
中國曆來就不缺工匠,缺的是工匠精神。國家先後製定過相應的政策文件,規定了生產(chan) 和管理崗位人員相應標準,但在實際中並沒有真正的落到實處。主要原因是在企業(ye) 尤其是國企中製定政策的是通過學曆教育走向管理崗位的管理者,再加上職代會(hui) 代表的選舉(ju) 、換屆還不夠規範,選出的也往往是管理崗位的代表,權力行使流於(yu) 形式。將企業(ye) 的薪酬分配製度傾(qing) 向於(yu) 管理方。結果隻能是重管理、輕技術。將本該由企業(ye) 完成的生產(chan) 技術工作委外,調低生產(chan) 崗位技術人員薪酬工資結構並設置封頂,來提升管理崗位人員薪酬分配標準。如果再由這種重管理輕生產(chan) 技術模式發展下去,發揚工匠精神恐怕隻是宣傳(chuan) 口號,中國製造2025也會(hui) 變為(wei) 奢談。因此,除了大力宣傳(chuan) 工匠精神外,還需在薪酬分配製度上注意管理和生產(chan) 兩(liang) 者的統籌,消除或平衡傾(qing) 斜於(yu) 管理單方向的政策。加大職業(ye) 教育力度,保障工匠和其家人的基本生活無憂,才可能更好的精益求精、提高質量、打造精品、樹立品牌。也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年輕人加入職業(ye) 教育,安心從(cong) 事工匠事業(ye) ,使工匠隊伍後繼有人,從(cong) 源頭上改變現在高考千軍(jun) 萬(wan) 馬過獨木橋的現狀,從(cong) 而真正的起到引領帶動職業(ye) 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應用技術的理論最後都需要生產(chan) 製造的環節轉變為(wei) 能用於(yu) 實踐的產(chan) 品,形成創新,促進和推動生產(chan) 力發展。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jun) ,就需要不斷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形成高學曆、高技能的雙高型人才。目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yang) 和選拔途徑是從(cong) 普通的技術工人中自然產(chan) 生,要想達到技能的最高等級高級技師,通常需要二十年以上的實踐經驗和積累。在《上海市居住證積分指標體(ti) 係》中(上海市人民政府2017年第58號令)高級技師的分數指標達140分,已完全等同於(yu) 高級工程師,遠高於(yu) 學曆教育博士研究生的110分,按政策可直接落戶上海,而不受持證及參保年限的限製。現實中,高級技師引進上海後往往由於(yu) 住房、工資收入等原因,無法在上海安居樂(le) 業(ye) 。因此,能真正引進上海的高層次技能人才並不多。而且,企業(ye) 最低層管理者管理最高層技能者的現象還很普遍。因此,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來避免這種明顯的不合理現象發生。一個(ge) 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嚐試采取學曆後的高層次職業(ye) 教育,在大學畢業(ye) 生中培養(yang) 高技能人才,形成技術上的高素質、高技能兼備的優(you) 勢。並提高相關(guan) 待遇保障與(yu) 今後有任職企業(ye) 主要領導的資格。隻有如此,才能保障政府精心組織計劃推動的中國品牌建設不會(hui) 成為(wei) 空中樓閣一紙空文,企業(ye) 可以實現技術與(yu) 技能的統一,突破高科技、高製造發展的瓶頸,達到和諧、快速而有效的發展。讓自主研發製造形成氣候,使中興(xing) 芯片悲劇不再重演。
在信息化發展日益迅猛,人們(men) 溝通日漸迅捷的時代,需要將對廣受詬病的一些現象加以梳理和疏導,從(cong) 源頭上加以抑製。采用相對公平合理的用人製度,選用能人與(yu) 深化監督機製並舉(ju) 方式。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著力開通優(you) 秀工匠的上升通道,完善職業(ye) 教育與(yu) 技能人才的評價(jia) 機製和優(you) 秀人才的晉升途徑。注意在技能人才中選拔和晉升優(you) 秀者,以樹立工匠精神的示範引領效應。改觀企業(ye) 特別是國企長期來的;重裝備、輕技術,重學曆、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同時加大對用人權力的約束和監督,讓優(you) 秀高技能人才合理合法的出現在企業(ye) 高管、職代會(hui) 、以及各項用人改革舉(ju) 措之中,真正意義(yi) 上的起到對權力的監督製衡作用。企業(ye) 是國民經濟的主體(ti)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國企不僅(jin) 是公有製的主要實現形式,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主體(ti) ,隻要有相對科學、公平合理的用人機製和嚴(yan) 格有效的監督淘汰機製,加上促進職業(ye) 教育的順利推行,配合即將開始的國企混合製改革,將逐漸恢複生機與(yu) 活力,從(cong) 而具備市場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對整個(ge) 社會(hui) 起到穩定和積極的引導示範和帶動作用。因此在企業(ye) 中特別是國企中要注意推廣落實大國工匠精神,合理運用政策引領和導向措施,加大以培養(yang) 技能人才為(wei) 方向的職業(ye) 教育發展的角度和力度。嚐試學曆教育後的職業(ye) 教育等多種培養(yang) 方式。產(chan) 生出更多高科技企業(ye) 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在一個(ge) 企業(ye) 中,管理和技術是兩(liang) 個(ge) 不可分割的方麵,需要兩(liang) 條腿走路,缺一而不可。如果放任不管,企業(ye) 由於(yu) 工資總額的限定,那管理必然會(hui) 憑借著管理的權利優(you) 勢,去切分原本屬於(yu) 技術的蛋糕,造成類似技術委外、產(chan) 品外包,技術淪落到可有可無邊緣化地位的出現。造成最優(you) 秀的技術人員待遇低於(yu) 底層管理人員的現象發生。那今天中興(xing) 芯片的被動局麵則不可避免的還將再次出現,這在央企國企表現尤甚。所以應當允許和鼓勵企業(ye) 高層管理人士來自職業(ye) 學校畢業(ye) ,並在職業(ye) 經曆中以此為(wei) 榮。積極鼓勵推動崇尚技藝而不菲薄職業(ye) 教育,願意自覺接受職業(ye) 教育,而不是目前無可奈何下的選擇,職業(ye) 教育應該成為(wei) 一種時尚、主動追求的結果。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zhuan) 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於(yu) 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ge) 人和網站,我們(men) 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係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men) 盡快予以更正。
bv伟德中文网(www.30minutelunchbreak.com)-會(hui) 員升級服務-網站廣告服務-職教網匯款信息-網站免責聲明-bv伟德中文网聯係方式-網站公告聲明
電話: 17096005106 郵箱: gocollege#126.com 扣扣:1305622701
伟德国际1946始于英国 bv伟德中文网 Copyright 2008-2025 www.30minutelunchbrea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