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濟寧職教網 >> 為什麽強調職教是一種教育類型

為什麽強調職教是一種教育類型

更新時間:2019-03-14
導讀:《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具有非常深刻而長遠的意義。可以說,《職教20條》的關鍵詞是轉型,即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要從普通教育轉向類型教育...

前,我國致力於(yu) 推動高質量發展,壯大實體(ti) 經濟,需要數量充足的技術技能人才作為(wei) 支撐。近兩(liang) 年來,肩負著傳(chuan) 承技術技能、培養(yang) 多樣化人才職能的職業(ye) 教育受到黨(dang) 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出台了一係列大力發展職業(ye) 教育的政策措施。1月24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ye) 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與(yu) 十九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製定的關(guan) 於(yu) 職業(ye) 教育的大政方針一脈相承,如何落實上述係列決(jue) 策,是新時期職業(ye) 教育乃至教育改革與(yu) 發展的關(guan) 鍵。

職業(ye) 教育

《國家職業(ye) 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明確指出,“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是兩(liang) 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具有非常深刻而長遠的意義(yi) 。可以說,《職教20條》的關(guan) 鍵詞是轉型,即職業(ye) 教育的辦學模式,要從(cong) 普通教育轉向類型教育。逾7000字的《職教20條》,貫穿其中的也正是職業(ye) 教育作為(wei) 類型教育特征的一根紅線,我們(men) 可將其歸納為(wei) 三大特征:

第一個(ge) 特征:跨界

職業(ye) 教育作為(wei) 一種教育類型,其協同育人的辦學格局在於(yu) 由一元主體(ti) 轉向雙元主體(ti) :從(cong) 傳(chuan) 統的普通教育,即往往隻有學校這樣一個(ge) 單一學習(xi) 地點的辦學及運行格局的定界教育,向現代的職業(ye) 教育,亦即在學校與(yu) 企業(ye) 或其他社會(hui) 機構的兩(liang) 個(ge) 或兩(liang) 個(ge) 以上學習(xi) 地點的雙元或多元辦學及運行格局的教育轉變。

從(cong) 一元結構走向跨界的雙元結構的辦學格局,是職業(ye) 教育作為(wei) 不可替代的類型教育的第一個(ge) 特征。職業(ye) 教育以學校與(yu) 企業(ye) 聯姻的跨界合作為(wei) 其協同育人的結構形式,因此必須有跨界思考。

普通教育所涉及的教育活動,都是在隻有學校這樣一個(ge) 學習(xi) 地點的參照係下運行的,是一種在教育係統內(nei) 部結構的框架下實施的教育行為(wei) ;而職業(ye) 教育所涉及的教育活動,不僅(jin) 要注重普通教育所關(guan) 注的學校、學習(xi) 和教育這三要素構成的領域,而且還要關(guan) 注普通教育較少顧及的企業(ye) 、工作和職業(ye) 這三要素構成的領域。這表明,職業(ye) 教育辦學的參照係覆蓋了與(yu) 學校和企業(ye) 兩(liang) 個(ge) 學習(xi) 地點相互關(guan) 聯的領域,其定義(yi) 域的範疇兩(liang) 倍於(yu) 普通教育。

鑒於(yu) 此,職業(ye) 教育跨界辦學所構建的企業(ye) 與(yu) 學校協同育人共同體(ti) 的結構,使得職業(ye) 教育不僅(jin) 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而且還要跳出企業(ye) 看企業(ye) ,實現三大跨越:其一,跨越企業(ye) 與(yu) 學校割裂的桎梏,由此必須關(guan) 注現代企業(ye) 製度與(yu) 現代學校製度的融合;其二,跨越工作與(yu) 學習(xi) 分離的藩籬,由此必須關(guan) 注工作規律與(yu) 學習(xi) 規律的融合;其三,跨越職業(ye) 與(yu) 教育脫節的鴻溝,由此必須關(guan) 注職業(ye) 及職業(ye) 成長規律與(yu) 教育及教育認知規律的融合。

顯然,職業(ye) 教育跨界合作的辦學格局,使得有資格的企業(ye) 在職業(ye) 教育框架下,將成為(wei) 具有與(yu) 學校同等地位的一種教育機構,這就大大擴展了教育學關(guan) 於(yu) 教育機構的解讀。與(yu) 此同時,還要鼓勵社會(hui) 力量舉(ju) 辦職業(ye) 教育和培訓。概括來說,《職教20條》至少涉及職業(ye) 教育合作辦學的十大舉(ju) 措:建立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產(chan) 業(ye) 需求、課程內(nei) 容與(yu) 職業(ye) 標準、教學過程與(yu) 生產(chan) 過程“三對接”的職業(ye) 院校設置標準和覆蓋大部分行業(ye) 的中國職業(ye) 教育標準體(ti) 係;推動企業(ye) 特別是大型企業(ye) 舉(ju) 辦職業(ye) 教育,培養(yang) 數以萬(wan) 計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分專(zhuan) 業(ye) 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ye) 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大批示範性職業(ye) 教育集團(聯盟);推進現代學徒製和企業(ye) 新型學徒製,建立國家技術技能大師庫和大師工作室;遴選、培育和規劃職業(ye) 教育培訓評價(jia) 組織;建設大批校企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辦好技能大賽、職教活動周、世界青年技能日和大國工匠、勞動模範進校園活動;鼓勵中職學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ye) 啟蒙教育;落實學曆教育與(yu) 培訓並舉(ju) 的法定職責,推動職業(ye) 院校服務企業(ye) 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的技術研發和產(chan) 品升級;組建國家職業(ye) 教育指導谘詢委員會(hui) 。

第二個(ge) 特征:整合

職業(ye) 教育作為(wei) 一種教育類型,其生存發展的社會(hui) 價(jia) 值在於(yu) 由單一需求轉向雙重需求:從(cong) 傳(chuan) 統的普通教育,即往往隻在遊離於(yu) 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之外、與(yu) 職業(ye) 實踐脫節、僅(jin) 關(guan) 注個(ge) 性需求的純學校形式的育人教育,向現代的職業(ye) 教育,亦即將創造物質財富的產(chan) 業(ye) 需求與(yu) 培育人文精神的教育需求整合為(wei) 一體(ti) 的教育轉變。

從(cong) 單一需求走向整合的雙重需求的社會(hui) 價(jia) 值,是職業(ye) 教育作為(wei) 不可替代的類型教育的第二個(ge) 特征。職業(ye) 教育以產(chan) 業(ye) 與(yu) 教育鏈接的整合需求為(wei) 其生存發展的社會(hui) 價(jia) 值,因此必須有整合思考。

普通教育所涉及的教育活動,主要是在學校裏通過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等心理活動及基於(yu) 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的適應與(yu) 建構的教學來獲取知識的,與(yu) 學校外部的經濟和社會(hui) 無直接關(guan) 聯,基本上是以升學為(wei) 導向的教育。而職業(ye) 教育所涉及的教育活動,則與(yu) 學校外部的經濟社會(hui) 緊密相關(guan) ,是以促進就業(ye) 和適應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為(wei) 導向的教育。這意味著,職業(ye) 教育不僅(jin) 要遵循產(chan) 業(ye) 鏈與(yu) 教育鏈、創新鏈與(yu) 人才鏈之間相互銜接的規律,而且還要遵循職業(ye) 就業(ye) 需求和教育供給,與(yu) 個(ge) 體(ti) 生涯需求和教育認知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這表明,職業(ye) 教育必須整合經濟發展需求與(yu) 個(ge) 性發展需求。

鑒於(yu) 此,職業(ye) 教育要整合社會(hui) 需求與(yu) 人本需求這兩(liang) 大需求,其紐帶是職業(ye) ,由此必須對職業(ye) 的重要性予以重新的認識。實際上,對人的生涯發展來說,職業(ye) 比學曆更為(wei) 重要,因為(wei) 職業(ye) 具備三大功能:其一,職業(ye) 是個(ge) 體(ti) 融入社會(hui) 的載體(ti) ,正是職業(ye) 這個(ge) 載體(ti) 使人從(cong) 自然人成為(wei) 社會(hui) 人;其二,職業(ye) 是個(ge) 體(ti) 生涯發展的媒介,正是職業(ye) 這個(ge) 媒介使人從(cong) 自然人成為(wei) 職業(ye) 人;其三,職業(ye) 是個(ge) 體(ti) 張揚天賦的平台,正是職業(ye) 這個(ge) 平台使人從(cong) 自然人成為(wei) 自在人。

顯然,職業(ye) 教育整合需求的社會(hui) 價(jia) 值,使得企業(ye) 基於(yu) 經濟發展的“功利性”目標與(yu) 學校基於(yu) 個(ge) 性發展的“公益性”目標能夠做到有機地集成和互補,這就大大擴展了教育學關(guan) 於(yu) 教育範疇和教學內(nei) 容選擇的基準與(yu) 範圍。與(yu) 此同時,還要關(guan) 注社會(hui) 各類人群接受職業(ye) 教育以及就業(ye) 和創業(ye) 的需求。概括來說,《職教20條》實施方案至少涉及職業(ye) 教育需求整合功能的十大政策:建立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統一招生平台,保持高中階段普職比大體(ti) 相當;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ye) 學校和專(zhuan) 業(ye) 建設計劃,開展本科層次職業(ye) 教育試點;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發展以產(chan) 學研用結合為(wei) 途徑的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培養(yang) 模式;依據職業(ye) 標準聯合行業(ye) 製定國家教學標準;實施產(chan) 教融合工程,建設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zhuan) 業(ye) 化的產(chan) 教融合實訓基地;推進國家學分銀行及個(ge) 人學習(xi) 賬號,開展學曆證書(shu) 和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體(ti) 現的學習(xi) 成果認定;實施技能大賽選手免試入學政策;加大對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及殘疾人職業(ye) 教育支持力度;建立職業(ye) 教育資源向軍(jun) 事人才培養(yang) 開放的機製並設立退役軍(jun) 人教育培訓集團(聯盟)。

第三個(ge) 特征:重構

職業(ye) 教育作為(wei) 一種教育類型,其製度創新的邏輯工具在於(yu) 由單維思維轉向多維思維:從(cong) 傳(chuan) 統的普通教育隻關(guan) 注認知的單維度即學科知識積累、以升學為(wei) 目標的教育,向現代的職業(ye) 教育關(guan) 注認知與(yu) 行動兼容的多維度,即知識、技能或資格等行動知識的積累與(yu) 職業(ye) 能力的提升並重、升級涵蓋升學的“文化素質+職業(ye) 技能”的教育轉變。

從(cong) 單維思維走向辯證的多維思維的邏輯工具,是職業(ye) 教育作為(wei) 不可替代的類型教育的第三個(ge) 特征。職業(ye) 教育以共性與(yu) 個(ge) 性並蓄的框架重構為(wei) 其製度創新的邏輯工具,因此必須有重構思考。

普通教育所涉及的教育活動,主要在個(ge) 體(ti) 就業(ye) 前或謀職前進行,是基於(yu) 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學習(xi) ,以受教育程度的層次提升為(wei) 目標,顯現為(wei) “一條路走到黑”的教育路徑。職業(ye) 教育所涉及的教育活動,則需要在綜合考慮諸多教育要素的情況下,要針對普通教育蘊含的共性規律與(yu) 職業(ye) 教育獨特的個(ge) 性規律之間的博弈予以辨析創新。這意味著,要辨明普通教育與(yu) 職業(ye) 教育之間的區別與(yu) 聯係,實現從(cong) 共性的教育製度向個(ge) 性的職業(ye) 教育製度的重構,從(cong) 基於(yu) 存儲(chu) 的倉(cang) 庫式課程結構走向基於(yu) 應用的工作過程課程結構的重構。這表明,要從(cong) “非此即彼”的“二元論”走向“非此非彼又即此即彼”的“不二論”思維,實現博弈雙方矛盾的辯證統一。

鑒於(yu) 此,職業(ye) 教育既要借鑒共性的普通教育的製度設計,更要進行辯證的兼容並蓄的製度創新,要對公平、價(jia) 值和內(nei) 容三大教育焦點有清醒的認識:其一,從(cong) 封閉向開放,要完善職業(ye) 教育與(yu) 培訓體(ti) 係,實現橫向多類型、縱向多機會(hui) 的教育;其二,以類型定層次:要健全普職等值而非同類的國家職業(ye) 教育製度,實現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教育;其三,由存儲(chu) 到應用:進行職業(ye) 需求導向的專(zhuan) 業(ye) 建設、課程開發和教學實施,實現從(cong) 知識存儲(chu) 轉向知識應用的教育。

顯然,職業(ye) 教育框架重構的製度創新,使得職業(ye) 教育在應對各類困境和質疑時,要善於(yu) 運用經驗歸納與(yu) 趨勢預測、正向推理與(yu) 逆向反思、靜態構成與(yu) 動態生成等辯證分析的方法,這就大大豐(feng) 富了教育學和教育哲學的內(nei) 容。與(yu) 此同時,要依據新時代的要求對原有製度予以重構,采用辯證邏輯的工具進行製度創新。概括來說,《職教20條》實施方案至少涉及職業(ye) 教育體(ti) 製機製創新的十大製度:“學曆證書(shu) +若幹職業(ye) 技能證書(shu) ”(簡稱“1+X”證書(shu) )製度;學曆證書(shu) 和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互通銜接、符合國情的國家資曆框架製度;“文化素質+職業(ye) 技能”的“職教高考”製度;職業(ye) 教育“雙師型”師資聘用、試用製度;企業(ye) 和學校工作人員相互兼職兼薪的製度;民辦職業(ye) 教育的準入、審批、退出製度;職業(ye) 教育經費投入製度;職業(ye) 教育獎學金製度;職業(ye) 教育質量評價(jia) 和督導評估製度;國務院職業(ye) 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hui) 議製度。

上一篇: 一技之長哪裏長?看大國工匠怎麽說
下一篇: 省考通知!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的畢業生

bv伟德中文网  電話: 17096005106

在線QQ:279615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