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行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的意見》
2018年5月3日,國務院出台《關(guan) 於(yu) 推行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的意見》(國發〔2018〕11號)。這是繼2010年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強職業(ye) 培訓促進就業(ye) 的意見》(國發〔2010〕36號)之後,國家又一個(ge) 具有劃時代意義(yi) 的職業(ye) 技能培訓領域的文件。
如果說,2010年的36號文,由於(yu) 人社部卓有成效的統籌指導,加上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共同努力,已基本建立麵向全體(ti) 勞動者的職業(ye) 培訓體(ti) 係,那麽(me) ,2018年的11號文,是國務院對全國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建設的新部署。標誌著由人社部主管的職業(ye) 技能培訓事業(ye) 迎來了完善體(ti) 係、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意見》政策內(nei) 容豐(feng) 富,可以概括為(wei) 三個(ge) 方麵,即:重視把握五個(ge) 提法、重點建立四個(ge) 機製、大力加強三類建設。
第一部分
1.名稱。文件的題目是《推行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為(wei) 什麽(me) 不叫《推行終身職業(ye) 培訓製度》?原因在於(yu) :
(1)“職業(ye) 培訓”不僅(jin) 包括技能類培訓,也涉及非技能類培訓。
隻有當“職業(ye) 培訓”隻指對勞動者開展技術業(ye) 務知識、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ye) 素養(yang) 培育的教育訓練活動時,“職業(ye) 培訓”才等於(yu) “職業(ye) 技能培訓”。由於(yu) “職業(ye) 培訓”大都指對勞動者開展技術業(ye) 務知識、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ye) 素養(yang) 培育的教育訓練活動,因此,為(wei) 了表述的方便,人們(men) 常把“職業(ye) 技能培訓”簡稱為(wei) “職業(ye) 培訓”。
(2)需要特別指明的是:技能,就是技術能力的簡稱。“職業(ye) 技能培訓”,就是職業(ye) 技術能力的培訓。
(3)1994年《勞動法》、1996年《職業(ye) 教育法》都采用“職業(ye) 培訓”的表述;2007年《就業(ye) 促進法》中既有“職業(ye) 培訓”,也有“職業(ye) 技能培訓”的表述;2010年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強職業(ye) 培訓促進就業(ye) 的意見》采用“職業(ye) 培訓”的表述;2013年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所提的是“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ye) 培訓體(ti) 係”;2015年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推行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2017年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大規模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國家層麵對“職業(ye) 培訓”、“職業(ye) 技能培訓”二者名稱的認識和使用也有一個(ge) 發展的過程。我相信,從(cong) 此,我國各級政府部門的文件裏,會(hui) 統一用“職業(ye) 技能培訓”代替“職業(ye) 培訓”。
(4)《意見》不簡稱“職業(ye) 技能培訓”,明確在“職業(ye) ”與(yu) “培訓”的中間加上“技能”,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yi) 。當前我國,一方麵,人力資源市場呼喚各類各級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麵,社會(hui) 因迷信學曆,鄙視技能而不重視技能人才培養(yang) ,導致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長期緊缺,明顯製約三次產(chan) 業(ye) 的結構性轉型升級,特別是影響“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推進。因此,呼喚技能人才、重視技能培訓成為(wei)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hui) 健康發展的一大需要。把“職業(ye) 培訓”全稱為(wei) “職業(ye) 技能培訓”,意在喚起全國有關(guan) 部門和廣大勞動者對職業(ye) 技能培訓重要意義(yi) 的深刻認知和理性實踐。
2.概念。職業(ye) 技能培訓的概念可以這樣認識:職業(ye) 技能培訓是相關(guan) 主體(ti) 為(wei) 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促進勞動者就業(ye) 創業(ye) ,按照國家職業(ye) 分類和職業(ye) 技能標準而開展的以技術業(ye) 務知識傳(chuan) 授、技術能力訓練、職業(ye) 素養(yang) 培育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教育訓練活動。
《意見》指導思想裏明確提出要“深化人力資源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怎樣理解這一新提法?
1.概念認識。人力資源主要指一個(ge) 國家或地區除了不具備腦力勞動、體(ti) 力勞動能力者之外的人口數量和質量等狀況。人力資源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指一個(ge) 國家或地區以優(you) 化具有腦力、體(ti) 力勞動能力者數量和提高具有腦力、體(ti) 力勞動能力者質量為(wei) 核心,以各類各級教育和職業(ye) 技能培訓機構及其工作為(wei) 主要改革對象,以提高人力資源供給能力為(wei) 主要手段,實現人力資源供給滿足人力資源需求目標的矛盾調處活動。
2.必要性認識。
(1)職業(ye) 技能培訓方麵,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從(cong) 職業(ye) 技能培訓的需求看,職業(ye) 技能培訓的有效供給明顯不足,供給與(yu) 需求結構性矛盾長期存在。我在《技能教育的理論與(yu) 實踐》中揭示的“四多四少”局麵,雖有改善,但卻似未扭轉:初級技工多,高級技工少;單一技能型技工多,複合技能型技工少;傳(chuan) 統型技工多,現代型技工少;短訓速成的技工多,係統培養(yang) 的技工少。
從(cong) 職業(ye) 技能培訓主體(ti) 的積極性看,地方一些政府部門擔心培訓資金出問題而缺乏推進職業(ye) 技能培訓的積極性;數量龐大的非國有中小企業(ye) 隻使用、不培養(yang) ,靠直接到人力資源市場聘用或挖大企業(ye) “牆角”辦法解決(jue) 技工短缺問題,缺乏職業(ye) 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公辦職業(ye) 院校,特別是技工院校因為(wei) 教師參加職業(ye) 技能培訓授課不能取得工資之外的課酬而缺乏積極性。
從(cong) 職業(ye) 技能培訓主體(ti) 的培訓能力看,大多數企業(ye) 、職業(ye) 院校(技工院校)、社會(hui) 化培訓機構有投入,但偏少;有規模,但不大;有設備,但老化;有工位,但不足;有教師,但缺過硬技能;有考證,但多數把關(guan) 不嚴(yan) 。
(2)國家人力資源開發方麵,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人力資源開發事業(ye) 取得了豐(feng) 碩的成果,但與(yu) 先進國家比,仍有不小差距。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曾與(yu) 北京科技大學合作,利用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國際人力資源評價(jia) 最新數據,對全球52個(ge) 國家人力資源建設水平進行評估,曆時1年5個(ge) 月完成了相關(guan) 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了《2015年人力資源強國評價(jia) 報告》,公布了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狀況:“在人力資源數量結構、人力資源開發質量、人力資源開發能力和人力資源貢獻四個(ge) 一級指標中,中國有兩(liang) 項(數量結構和開發貢獻)均處於(yu) 第4位,居於(yu) 領先地位;開發質量第25位,居於(yu) 中間偏上地位;開發能力則處於(yu) 第48位,居於(yu) 比較落後地位”。
人力資源開發能力包括教育能力和培訓能力。一個(ge) 國家或地區教育和培訓能力與(yu) 這個(ge) 國家或地區人力資源開發能力成正比。世界排位可見國家差距。52個(ge) 國家排位,我國“人力資源開發能力”處於(yu) 第48位!如此落後的開發能力說明我國教育和培訓水平相當不高。
站在這樣的角度看“深化人力資源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其重要性和緊迫性就明顯了。可以說,“深化人力資源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工作非常重要,必須高度重視,抓緊抓好。
原文:構建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體(ti) 係
解讀:
1.背景。這個(ge) 提法重點在“終身”二字。多年來,我國開展的職業(ye) 技能培訓存在層次偏低、政策覆蓋麵有限、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培訓供給不足、缺少對勞動者的個(ge) 性化服務和延伸性服務等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職業(ye) 轉化的加快,市場需求與(yu) 政府政策的雙輪驅動,勞動者的職業(ye) 技術能力存在逐步貶值的情況。通過教育、培訓,一次性掌握一項職業(ye) 技能即受用終身的情況難以持續,既不能適應現代社會(hui) 生產(chan) 服務的需要,也無助於(yu) 勞動者實現長期體(ti) 麵就業(ye) 的需求,更難保障勞動者晚年生活的技能享福效應。因此,建立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利國、利企、利民,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yi) 和長遠的曆史意義(yi) 。
2.主要內(nei) 容。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體(ti) 係有五個(ge) 子體(ti) 係構成:
(1)政策供給子體(ti) 係。麵向城鄉(xiang) 全體(ti) 勞動者,完善從(cong) 勞動預備開始,到勞動者實現就業(ye) 創業(ye) 並貫穿學習(xi) 和職業(ye) 生涯全過程的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政策。
(2)組織實施子體(ti) 係。以政府補貼培訓、企業(ye) 自主培訓、市場化培訓為(wei) 主要供給,以公共實訓機構、職業(ye) 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職業(ye) 培訓機構和行業(ye) 企業(ye) 為(wei) 主要載體(ti) ,以就業(ye) 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ye) 創新培訓為(wei) 主要形式,構建資源充足、布局合理、結構優(you) 化、載體(ti) 多元、方式科學的培訓組織實施體(ti) 係。
(3)重點對象子體(ti) 係。一是圍繞針對畢業(ye) 生技能就業(ye) 、農(nong) 民工、過剩產(chan) 能職工、失業(ye) 人員、轉崗職工、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城鄉(xiang) 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ye) 生、即將退役的軍(jun) 人、退役軍(jun) 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農(nong) 村“低保”家庭、困難職工家庭相關(guan) 人員、殘疾人、服刑人員、強製隔離戒毒人員共16類重點群體(ti) 人員開展就業(ye) 技能培訓。二是以高等學校和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科技人員、留學回國人員、退役軍(jun) 人、農(nong) 村轉移就業(ye) 和返鄉(xiang) 下鄉(xiang) 創業(ye) 人員、失業(ye) 人員和轉崗職工等9類群體(ti) 人員為(wei) 重點開展創業(ye) 意識教育、創新素質培養(yang) 、創業(ye) 項目指導、開業(ye) 指導、企業(ye) 經營管理等培訓,提升創業(ye) 創新能力。三是加強技師、高級技師等兩(liang) 類高技能人才培訓。
(4)多元化評價(jia) 子體(ti) 係。提出完善職業(ye) 資格評價(jia) 、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專(zhuan) 項職業(ye) 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評價(jia) 方式,與(yu) 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相呼應,促進培養(yang) ,評價(jia) ,使用緊密相連。
(5)保障服務子體(ti) 係。提出以公共實訓機構,職業(ye) 院校,職業(ye) 培訓機構和行業(ye) 企業(ye) 為(wei) 主要載體(ti) ,加強職業(ye) 技能培訓教學資源建設,保障勞動者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到適應就業(ye) 創業(ye) 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的培訓服務。
3.主要特點。該體(ti) 係有兩(liang) 個(ge) 鮮明特點:一是對象全覆蓋。培訓對象覆蓋了就業(ye) 人員和準備就業(ye) 創業(ye) 的適齡人員在內(nei) 的城鄉(xiang) 全體(ti) 勞動者;二是終身全補貼。從(cong) 勞動預備開始,到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等不同層次培訓,勞動者在學習(xi) 和工作不同階段都可以享受政府職業(ye) 技能培訓補貼。
(四)試創業(ye)
原文:將高等學校、職業(ye) 院校學生在校期間開展的“試創業(ye) ”實踐活動納入政策支持範圍。
解讀:
1.範圍。“試創業(ye) ”範圍限兩(liang) 類院校,包括技工院校。
2.時間。“試創業(ye) ”限在校期間。
3.條件。政府提供“試創業(ye) ”所需資金等條件。
4.意義(yi) 。這是落實國家“雙創”戰略的一個(ge) 重大的政策創新。在這兩(liang) 類院校開展“試創業(ye) ”,對擴大院校辦學功能,對優(you) 化青年學生思維結構都具有多方麵積極意義(yi) 。
5.機構。這個(ge) 新提法鼓勵高等學校、職業(ye) 院校(技工院校)增加一個(ge) 辦學功能——就業(ye) 創業(ye) 服務。為(wei) 了體(ti) 現服務,需要增設相應的機構,如職業(ye) 指導教研室或就業(ye) 創業(ye) 指導中心或創業(ye) 學院。無論是教研室,還是中心或創業(ye) 學院,都要對所有學生開展職業(ye) 、就業(ye) 、創業(ye) 指導。這也是《職業(ye) 教育法》的要求:“實施職業(ye) 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ye) 道德教育,傳(chuan) 授職業(ye) 知識,培養(yang) 職業(ye) 技能,進行職業(ye) 指導,全麵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
6.典例。這個(ge) 方麵,深圳技師學院走在全國前列。該校於(yu) 2004年9月成立職業(ye) 指導教研室,有7位專(zhuan) 職教師開設職業(ye) 素養(yang) 、職業(ye) 禮儀(yi) 、職業(ye) 指導、創業(ye) 指導、職業(ye) 意識訓練、職業(ye) 生涯規劃等課程,還輔導全校創業(ye) 團隊參加各類創業(ye) 大賽。14年來,已產(chan) 生一批“試創業(ye) ”者。
原文:開展職業(ye) 訓練院試點工作,為(wei) 社會(hui) 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
解讀:
職業(ye) 訓練院這個(ge) 詞最早見於(yu) 人社部2014年發的《關(guan) 於(yu) 推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的若幹意見》(人社部發〔2014〕96號):“支持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建設成集技工教育、公共實訓、技師研修、競賽集訓、技能評價(jia) 、就業(ye) 服務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職業(ye) 訓練院,成為(wei) 公共職業(ye) 培訓服務體(ti) 係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開始試點。這次出現在《意見》裏,表明職業(ye) 訓練院工作不僅(jin) 是人社部的要求,也已成為(wei) 國務院的意見。“職業(ye) 訓練院”這個(ge) 名稱得到國家認可,“職業(ye) 訓練院”這種辦學新形式得到國家認可。“職業(ye) 訓練院”的規格提高了一個(ge) 大台階!
期待:中國曆史上,第一塊職業(ye) 訓練院的牌子能夠懸掛在技工院校的門口!同時,在不久的將來,職業(ye) 訓練院代替技工院校成為(wei) 辦學法定主體(ti) 和技能人才培養(yang) 核心載體(ti) ,承擔技工教育、公共實訓、技師研修、競賽集訓、技能評價(jia) 、就業(ye) 創業(ye) 服務6項功能,培養(yang) 對接市場需求的各類各級技能人才。
希望:若幹年後,學校門口體(ti) 現技工身份教育的技工院校牌子,會(hui) 被體(ti) 現職業(ye) 能力培養(yang) 的職業(ye) 訓練院牌子代替。
(一)原文:
建立職業(ye) 技能培訓市場化社會(hui) 化發展機製。加大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等各類培訓資源優(you) 化整合力度,提高培訓供給能力。廣泛發動社會(hui) 力量,大力發展民辦職業(ye) 技能培訓。鼓勵企業(ye) 建設培訓中心、職業(ye) 院校、企業(ye) 大學,開展職業(ye) 訓練院試點工作,為(wei) 社會(hui) 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鼓勵支持社會(hui) 組織積極參與(yu) 行業(ye) 人才需求發布、就業(ye) 狀況分析、培訓指導等工作。政府補貼的職業(ye) 技能培訓項目全部向具備資質的職業(ye) 院校和培訓機構開放。
解讀:
1.“廣泛發動社會(hui) 力量,大力發展民辦職業(ye) 技能培訓”。這一政策導向值得民辦技工院校校長高度重視。建議:在規範開展全日製技工教育的同時,依法、規範、大力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一是因為(wei) 國家“大力”支持,相信職業(ye) 技能培訓的政府補貼比例會(hui) 有所提高,補貼方式會(hui) 漸趨合理 ;二是因為(wei) 職業(ye) 技能培訓市場正處在國家新部署、政府新治理、市場新規範、業(ye) 務新發展、技術大變化的新時代,職業(ye) 技能培訓的市場寬廣而深遠;三是因為(wei) 時機很好。許多公辦職業(ye) 院校、技工院校因受財政政策“捆住”手腳而缺乏職業(ye) 技能培訓的積極性。這給機製靈活的民辦技工院校提供了非全日製教育業(ye) 務發展的巨大空間,也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四是因為(wei) 已有成功的典例:有個(ge) 混合所有製高級技工學校,全日製學生僅(jin) 1000多人,全校教職員工不足100人,每年各類培訓收入1500萬(wan) 以上。培訓收入學校可自主分配。
當然,民辦技工院校大力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也需要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國務院既然明確要“大力發展民辦職業(ye) 技能培訓”,地方政府部門的政策供給應能跟進。
2.“開展職業(ye) 訓練院試點工作,為(wei) 社會(hui) 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
(1)全日製單功能辦學的職業(ye) 院校、技工院校因為(wei) 社會(hui) 貢獻度太低將逐漸被時代嫌棄。
(2)“職業(ye) 訓練院”是個(ge) 新生事物,6個(ge) 功能並行運營必將使之雄辯性地成為(wei) 技能人才培養(yang) 的引領性主體(ti) ,必將代表技工教育和職業(ye) 技能培訓的發展方向。職業(ye) 訓練院的明天一定會(hui) 更美好。
(3)因為(wei) 是個(ge) 新生事物,所以職業(ye) 訓練院需要穩步推進。建議按照政策需求、政策供給、政策落地三環貫通的思路,調研職業(ye) 訓練院試點院校的相關(guan) 需求,設計職業(ye) 訓練院項目,捆綁專(zhuan) 項資金,央地兩(liang) 級政府出台職業(ye) 訓練院建設的專(zhuan) 門文件,在明確職業(ye) 訓練院政策供給的基礎上,狠抓政策的落地,促進職業(ye) 訓練院建設和發展步伐。
3.“政府補貼的職業(ye) 技能培訓項目全部向具備資質的職業(ye) 院校和培訓機構開放”。
(1)這條政策的關(guan) 鍵詞是:政府補貼、全部、具備資質。
(2)這是《意見》最具含金量的政策,也一定是最受各類職業(ye) 院校、各類技工院校、各類培訓機構熱烈鼓掌的政策。
(3)隻要具備資質,就可享受政府補貼。但開展非職業(ye) 技能培訓,卻不能享受此紅利。
(二)原文:
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評價(jia) 機製。健全以職業(ye) 能力為(wei) 導向、以工作業(ye) 績為(wei) 重點、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職業(ye) 道德養(yang) 成的技能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建立與(yu) 國家職業(ye) 資格製度相銜接、與(yu) 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相適應的職業(ye) 技能等級製度。完善職業(ye) 資格評價(jia) 、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專(zhuan) 項職業(ye) 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評價(jia) 方式,促進評價(jia) 結果有機銜接。健全技能人才評價(jia) 管理服務體(ti) 係,加強對評價(jia) 質量的監管。建立以企業(ye) 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為(wei) 基礎、以國家和行業(ye) 競賽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競賽與(yu) 國際競賽相銜接的職業(ye) 技能競賽體(ti) 係,大力組織開展職業(ye) 技能競賽活動,積極參與(yu) 世界技能大賽,拓展技能人才評價(jia) 選拔渠道。
解讀:
1.技能人才多元評價(jia) 機製是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的組成部分,與(yu) 職業(ye) 技能培訓、技能人才使用、技能人才待遇等環節相連接、相製約、相促進。
2.技能人才多元評價(jia) 機製由評價(jia) 標準、評價(jia) 主體(ti) 、評價(jia) 方式、評價(jia) 管理四項內(nei) 容組成。
(1)評價(jia) 標準:以職業(ye) 能力為(wei) 導向、以工作業(ye) 績為(wei) 重點、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職業(ye) 道德養(yang) 成。簡言之,以品德、能力、業(ye) 績為(wei) 標準。
(2)評價(jia) 主體(ti) :用人單位為(wei) 主,其他合法機構組織為(wei) 輔。
(3)評價(jia) 方式:職業(ye) 資格評價(jia) 、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專(zhuan) 項職業(ye) 能力考核、技能競賽。
(4)評價(jia) 管理:政府主管部門職責是負責提供評價(jia) 服務,對評價(jia) 過程實施有效監管。
歸納認為(wei) ,技能人才評價(jia) 機製就是由政府主管部門服務監管,由用人單位為(wei) 主,其他具備資質的機構組織為(wei) 輔,以品德、能力、業(ye) 績為(wei) 標準,采取職業(ye) 資格評價(jia) 、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專(zhuan) 項職業(ye) 能力考核、技能競賽等方式,對相應對象進行職業(ye) 技能考核,認定職業(ye) 技能等級,發給相應等級書(shu) 麵證明以供用人單位聘用的活動形式。
(三)原文:
建立職業(ye) 技能培訓質量評估監管機製。對職業(ye) 技能培訓公共服務項目實施目錄清單管理,製定政府補貼培訓目錄、培訓機構目錄、鑒定評價(jia) 機構目錄、職業(ye) 資格目錄,及時向社會(hui) 公開並實行動態調整。建立以培訓合格率、就業(ye) 創業(ye) 成功率為(wei) 重點的培訓績效評估體(ti) 係,對培訓機構、培訓過程進行全方位監管。結合國家“金保工程”二期,建立基於(yu) 互聯網的職業(ye) 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台,提升技能培訓和鑒定評價(jia) 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勞動者職業(ye) 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實現培訓信息與(yu) 就業(ye) 、社會(hui) 保障信息聯通共享。
解讀:
1.建立職業(ye) 技能培訓質量評估監管機製是《意見》的重大創新,是規範職業(ye) 技能培訓市場,擠壓職業(ye) 技能培訓“水分”,提高職業(ye) 技能培訓質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新時代我國職業(ye) 技能培訓事業(ye) 健康發展的“定海神針”!
2.職業(ye) 技能培訓質量評估監管機製由四項內(nei) 容組成:目錄清單管理、培訓績效評估、建立公共服務平台、建立電子檔案。
3.“對職業(ye) 技能培訓公共服務項目實施目錄清單管理,製定政府補貼培訓目錄、培訓機構目錄、鑒定評價(jia) 機構目錄、職業(ye) 資格目錄,及時向社會(hui) 公開並實行動態調整”這一政策隻針對“公共服務項目”,重點是公共實訓基地的重點項目。“職業(ye) 技能培訓公共服務項目”屬於(yu) 計劃性職業(ye) 技能培訓,具計劃性特點。
設立“公共服務項目”非常必要。這類項目以企業(ye) 、培訓機構無力或無意開展的高新職業(ye) 技能培訓項目為(wei) 主,重點突出高(高端職業(ye) 和技能)、新(新興(xing) 職業(ye) 和技能)、長(長周期技能開發)、前(前瞻性技能開發)的項目。
這樣的項目若放任於(yu) 市場,必定“貽誤戰機”。政府必須通過有計劃的、免費的培訓,培養(yang) “高新長前”類技能人才以適應市場需求。這是“看得見的手”應該發揮的作用。因此,在市場經濟體(ti) 製下開發職業(ye) 技能培訓市場,市場應發揮決(jue) 定性作用,政府應發揮根本性作用。這根本性作用包括一定程度的計劃性。但這種計劃性培訓不是分配指標,而是立足於(yu) 變化不居的市場,通過必要的服務和嚴(yan) 格的監管,展示政府對市場的調控與(yu) 引領功能。職業(ye) 技能培訓公共服務項目實施目錄清單管理就很好地體(ti) 現了市場特需的政府計劃調控作用,因此,公共服務項目實施目錄清單管理是個(ge) 重大的政策創新,優(you) 質的政策供給。
我國新時代職業(ye) 教培訓事業(ye) 應當考慮三個(ge) “相結合”:計劃性培訓與(yu) 市場性培訓相結合、規範培訓市場與(yu) 培育培訓市場相結合、調動勞動者參訓積極性與(yu) 調動培訓機構組訓積極性相結合。
4.“建立以培訓合格率、就業(ye) 創業(ye) 成功率為(wei) 重點的培訓績效評估體(ti) 係,對培訓機構、培訓過程進行全方位監管”。
(1)本條政策針對包括公共服務項目在內(nei) 的所有職業(ye) 技能培訓項目。
(2)培訓合格率的認識與(yu) 實施建議。培訓合格率是培訓質量的重要指標。有質量的培訓合格率需要以下三個(ge) 要素支撐:一是培訓內(nei) 容。培訓內(nei) 容與(yu) 工作內(nei) 容對接率應達70%以上;二是判定主體(ti) 。即,除企業(ye) 自主培訓、自主考核、自主聘用外,其餘(yu) 的職業(ye) 技能培訓主體(ti) 與(yu) 考核評價(jia) 主體(ti) 應當分離——負責培訓的不得參與(yu) 考核,負責考核的不得參與(yu) 培訓;三是考核方式。除企業(ye) 自主培訓、自主考核、自主聘用外,其餘(yu) 的職業(ye) 技能培訓結果考核建議均按過程性考核與(yu) 終結性考核相結合辦法進行。合格的發給職業(ye) 技能培訓合格證書(shu) 。
(3)就業(ye) 創業(ye) 成功率的認識與(yu) 實施建議。職業(ye) 技能培訓合格後的學員多數去就業(ye) ,走創業(ye) 道路的很少,所以,這裏的就業(ye) 創業(ye) 成功率建議分開為(wei) 兩(liang) 個(ge) :就業(ye) 成功率和創業(ye) 成功率。
衡量一個(ge) 培訓班學員就業(ye) 是否成功的標準應該是培訓合格後是否與(yu) 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書(shu) 。衡量一個(ge) 培訓合格學員創業(ye) 是否成功的標準應該是拿到工商執照一年後的交稅情況。
(4)全方位監管的認識與(yu) 建議。“對培訓機構、培訓過程進行全方位監管”!這本《意見》最解渴的政策措施!實施起來,工作量非常大,但無比重要。
建議1:加強教學內(nei) 容的監管。重點是看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否與(yu) 工作過程對接。
建議2:加強培訓課時的監管。沒有足夠課時的保證,就沒有培訓的質量。多年來,職業(ye) 技能培訓“水分”多的一個(ge) 原因是培訓機構通過削減課時以降低培訓成本。
建議3:製定一個(ge) 全方位監管的實施辦法予以具體(ti) 指導。
5.“建立基於(yu) 互聯網的職業(ye) 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台,提升技能培訓和鑒定評價(jia) 信息化水平”。
(1)教育部開始推進教育信息化2.0:人工智能融入教學。
(2)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理應普及的,遺憾的是許許多多技工院校尚未開始。希望《意見》落實過程中,能夠充分利用國家“金保工程”二期資金,將“互聯網+職業(ye) 技能培訓”作為(wei) 一個(ge) 項目,“捆綁”資金,有計劃地“武裝”每個(ge) 技工院校,“武裝”每一個(ge) 鑒定評價(jia) 機構。
(3)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北京市首鋼技師學院起步較早,成效明顯。2006年,該校已經通過校企合作開展互聯網+職業(ye) 培訓,已經建成在線學習(xi) 平台、微信、微課堂兩(liang) 個(ge) 學習(xi) 平台。員工可以通過手機APP和手機微信進行學習(xi) 。
6.“探索建立勞動者職業(ye) 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實現培訓信息與(yu) 就業(ye) 、社會(hui) 保障信息聯通共享”。
這也是本《意見》的一個(ge) 重大創新。廣州市人社局在2013年前後已經把全市技工院校畢業(ye) 生的就業(ye) 信息與(yu) 全市社會(hui) 保障信息聯通共享。現在,人社部從(cong) 國家層麵探索為(wei) 全國勞動者職業(ye) 技能培訓建檔,尤其是與(yu) 就業(ye) 、社會(hui) 保障信息聯通,無疑是重大工程,倘若建成運行,可謂功德無量。希望更多的地區像廣州市人社局那樣,把畢業(ye) 生信息與(yu) 社會(hui) 保險信息聯通共享;希望全國各地,早日建立勞動者職業(ye) 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實現培訓信息與(yu) 就業(ye) 、社會(hui) 保障信息聯通共享。
(四)原文:
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勵機製。支持勞動者憑技能提升待遇,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yang) 、評價(jia) 、使用、待遇相統一的激勵機製。指導企業(ye) 不唯學曆和資曆,建立基於(yu) 崗位價(jia) 值、能力素質、業(ye) 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製,強化技能價(jia) 值激勵導向。製定企業(ye) 技術工人技能要素和創新成果按貢獻參與(yu) 分配的辦法,推動技術工人享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有關(guan) 政策,鼓勵企業(ye) 對高技能人才實行技術創新成果入股、崗位分紅和股權期權等激勵方式,鼓勵憑技能創造財富、增加收入。落實技能人才積分落戶、崗位聘任、職務職級晉升、參與(yu) 職稱評審、學習(xi) 進修等政策。支持用人單位對聘用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比照相應層級工程技術人員確定其待遇。完善以國家獎勵為(wei) 導向、用人單位獎勵為(wei) 主體(ti) 、社會(hui) 獎勵為(wei) 補充的技能人才表彰獎勵製度。
解讀:
這個(ge) 機製的主要精神與(yu) 中辦國辦《關(guan) 於(yu) 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中的激勵措施相似。值得重視的是幾個(ge) 政策新導向:
1.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勵。國家鼓勵用人單位製定和實施激勵辦法:勞動者隻要提升職業(ye) 技能水平,就可獲得新聘任、更高工資、帶薪學習(xi) 、外出培訓、休假、出國進修等多種渠道的激勵。
2.勞動者憑技能提升待遇。國家鼓勵和支持勞動者:憑技能提升待遇。因為(wei) 這是廣大技能勞動者現實而有效地實現體(ti) 麵就業(ye) 的大方向。
3.技能人才培養(yang) 、評價(jia) 、使用、待遇相統一激勵機製。
(1)“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yang) 、評價(jia) 、使用、待遇相統一的激勵機製”的含義(yi) 。現實中,培養(yang) 、評價(jia) 、使用、待遇四個(ge) 環節常常不統一。比如,經過職業(ye) 院校的培養(yang) 和相關(guan) 部門的評價(jia) ,取得高級技工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的畢業(ye) 生進入企業(ye) 就業(ye) ,並沒有獲得與(yu) 高級技工等級相對應的工資。這種培養(yang) 、評價(jia) 、使用與(yu) 待遇相脫節的現象產(chan) 生的原因及其負麵影響都是多方麵的。其中的要害,不在使用和待遇兩(liang) 個(ge) 環節,而在培養(yang) 和評價(jia) 兩(liang) 個(ge) 環節——培用“兩(liang) 張皮”,培考不分離。
俱往矣,四環相脫節!進入新時代,四環當統一!
(2)四環統一很重要,但相當不容易。四環要統一,第一步,要狠抓“評價(jia) ”!“評價(jia) ”即鑒定,即考核。對於(yu) 培訓,“評價(jia) ”是指揮棒;對於(yu) “使用”,“評價(jia) ”是“橋梁”;對於(yu) “待遇”,“評價(jia) ”是“推進器”。慘痛的曆史教訓告訴我們(men) :培考必須分離!評價(jia) 嚴(yan) 擠“水分”!第二步,要通過對培訓機構和培訓過程的全方位監管,促進培訓對接使用,確保培訓質量;第三步,要以誠信評價(jia) 技能等級換取企業(ye) 待遇對應。隻有這樣,企業(ye) 才可能認真地憑技能程度定薪酬高低,才可能實現技能人才培養(yang) 、評價(jia) 、使用、待遇相統一的激勵機製的切實運行。
4.建立基於(yu) 崗位價(jia) 值、能力素質、業(ye) 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製,強化技能價(jia) 值激勵導向。
除了“使用”環節,其他三個(ge) 環節的模式,國家層麵的意見已經清晰:
培養(yang) 模式:校企雙製、工學一體(ti) 、職業(ye) 素養(yang) 培育。
評價(jia) 模式:職業(ye) 能力為(wei) 導向、工作業(ye) 績為(wei) 重點、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職業(ye) 道德養(yang) 成。
分配模式:崗位價(jia) 值、能力素質、業(ye) 績貢獻。
(一)職業(ye) 技能培訓服務能力類建設
原文:加強職業(ye) 技能培訓服務能力建設。推進職業(ye) 技能培訓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為(wei) 勞動者提供市場供求信息谘詢服務,引導培訓機構按市場和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設立培訓項目,引導勞動者按需自主選擇培訓項目。推進培訓內(nei) 容和方式創新,鼓勵開展新產(chan) 業(ye) 、新技術、新業(ye) 態培訓,大力推廣“互聯網+職業(ye) 培訓”模式,推動雲(yun) 計算、大數據、移動智能終端等信息網絡技術在職業(ye) 技能培訓領域的應用,提高培訓便利度和可及性。(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解讀:這類服務能力建設,就是政府服務能力的供給,國家的要求可歸納為(wei) “三推兩(liang) 導”。
1.“三推”,就是“推進職業(ye) 技能培訓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為(wei) 勞動者提供市場供求信息谘詢服務”,“推進培訓內(nei) 容和方式創新”,“推動雲(yun) 計算、大數據、移動智能終端等信息網絡技術在職業(ye) 技能培訓領域的應用”。
(1)推進職業(ye) 技能培訓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不僅(jin) 指公共實訓基地建設,也包括市場需求信息、職業(ye) 技能培訓班信息等平台建設和服務,需要設計項目,加大投入,促進有效服務。
(2)推進培訓內(nei) 容和方式創新。從(cong) 培訓內(nei) 容創新服務的角度看,與(yu) 全日製教育相比,我國的職業(ye) 技能培訓組織鬆散,監管不嚴(yan) ,質量參差。進入新時代,這種情況應該改變。改變的第一步,就是向培訓內(nei) 容開刀!建議職業(ye) 技能培訓機構通過“兩(liang) 包”(國家基本職業(ye) 培訓包、地方(行業(ye) )特色職業(ye) 培訓包)確定培訓課程、培訓內(nei) 容、培訓教材,解決(jue) 培訓內(nei) 容與(yu) 工作內(nei) 容不對接問題。“兩(liang) 包”的開發,需要政府提供資金支持的服務;從(cong) 培訓方式創新的角度看,借助新一代通訊信息技術,推動雲(yun) 計算、大數據、移動智能終端等信息網絡技術在職業(ye) 技能培訓領域的應用,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實操與(yu) 競賽相結合的辦法開展培訓應是發展方向,也需要政府提供資金支持的服務。
2.“兩(liang) 導”:在推進職業(ye) 技能培訓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為(wei) 勞動者提供市場供求信息谘詢服務的基礎上,引導培訓機構按市場和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設立培訓項目,引導勞動者按需自主選擇培訓項目。
(1)第一“導”針對機構——政府對按需設項目的服務能力供給。培訓機構設立培訓項目,如同全日製教育的設置專(zhuan) 業(ye) ,一樣要考慮市場需求和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把握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重點應該看當地政府五年發展規劃和年度政府工作報告。培訓機構設立項目之後,需要開發培訓課程,編製培訓教材等教學資源。這時候,所設項目若在人社部門已開發的職業(ye) 培訓包範圍內(nei) 的,建議使用人社部組織開發的。所設項目不在人社部門已開發的“兩(liang) 包”範圍內(nei) 的,建議應該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開發。
政府主管部門對培訓機構和培訓過程的全方位監管,建議應該包括培訓機構使用職業(ye) 培訓包的情況。
(1)第二“導”針對個(ge) 人——按需選項目。培訓機構與(yu) 受訓人員之間也存在供給與(yu) 需求的關(guan) 係。培訓機構設立培訓項目,要按市場和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設立培訓項目。這裏的“市場”,不僅(jin) 指企業(ye) 的需求,也指勞動者的“臉色”,也要考慮勞動者參加培訓的需求。勞動者按需自主選擇培訓項目,最信賴的,一是政府發布的培訓信息;二是政府舉(ju) 辦的職業(ye) 院校培訓機構發布的信息。勞動者選擇培訓項目最需要引導的“高新尖缺”項目。因此,加快推進職業(ye) 技能培訓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為(wei) 勞動者提供市場供求信息谘詢服務是很實在的服務措施。
(二)職業(ye) 技能培訓教學資源類建設
原文:加強職業(ye) 技能培訓教學資源建設。緊跟新技術、新職業(ye) 發展變化,建立職業(ye) 分類動態調整機製,加快職業(ye) 標準開發工作。建立國家基本職業(ye) 培訓包製度,促進職業(ye) 技能培訓規範化發展。支持彈性學習(xi) ,建立學習(xi) 成果積累和轉換製度,促進職業(ye) 技能培訓與(yu) 學曆教育溝通銜接。實行專(zhuan) 兼職教師製度,完善教師在職培訓和企業(ye) 實踐製度,職業(ye) 院校和培訓機構可根據需要和條件自主招用企業(ye) 技能人才任教。大力開展校長等管理人員培訓和師資培訓。發揮院校、行業(ye) 企業(ye) 作用,加強職業(ye) 技能培訓教材開發,提高教材質量,規範教材使用。
1.培訓製度資源。“支持彈性學習(xi) ,建立學習(xi) 成果積累和轉換製度,促進職業(ye) 技能培訓與(yu) 學曆教育溝通銜接”。建議把職業(ye) 技能培訓視為(wei) 非全日製技工教育,實行非全日製技工教育學分製管理辦法。
2.培訓教師資源。“實行專(zhuan) 兼職教師製度,完善教師在職培訓和企業(ye) 實踐製度,職業(ye) 院校和培訓機構可根據需要和條件自主招用企業(ye) 技能人才任教”。建立職業(ye) 技能培訓專(zhuan) 兼職教師隊伍非常迫切。教師企業(ye) 實踐製度非常重要。但是,都應該將之集聚到“工學結合一體(ti) 化教師”這一關(guan) 鍵點上。不僅(jin) 全日製教育需要工學結合一體(ti) 化教師,職業(ye) 技能培訓也需要工學結合一體(ti) 化教師。工學結合一體(ti) 化教師隊伍建設是解決(jue) 職業(ye) 技能培訓長期不理想的質量問題的焦點。建設這一資源,亟需政府主管部門大力的支持。
3.培訓教材資源。“發揮院校、行業(ye) 企業(ye) 作用,加強職業(ye) 技能培訓教材開發,提高教材質量,規範教材使用”。培訓教材的開發應該像全日製技工教育那樣,采取校企合作和一體(ti) 化課程開發的辦法進行,隻有這樣,培訓教材才能與(yu) 工作崗位能力要求相對接。
(三)職業(ye) 技能培訓基礎平台類建設
原文:加強職業(ye) 技能培訓基礎平台建設。推進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培訓、技能交流傳(chuan) 承基地。加強公共實訓基地、職業(ye) 農(nong) 民培育基地和創業(ye) 孵化基地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全國的技能實訓和創業(ye) 實訓網絡。對接世界技能大賽標準,加強競賽集訓基地建設,提升我國職業(ye) 技能競賽整體(ti) 水平和青年技能人才培養(yang) 質量。積極參與(yu) 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技能合作與(yu) 交流。
解讀:
1.在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公共實訓基地基礎上,增加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培訓、技能交流傳(chuan) 承基地、職業(ye) 農(nong) 民培育基地和創業(ye) 孵化基地。建議參照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項目基地建設模式,就業(ye) 補助資金支出,各省鋪開建設,用五年左右時間,新建一個(ge) 覆蓋全國的技能實訓和創業(ye) 實訓網絡。
2.“一地兩(liang) 用”。上述相關(guan) 基地既可以用於(yu) 職業(ye) 技能培訓,也可用於(yu) 全日製技工教育。培訓與(yu) 教育業(ye) 務相連,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共同發展。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zhuan) 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於(yu) 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ge) 人和網站,我們(men) 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係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men) 盡快予以更正。
bv伟德中文网(www.30minutelunchbreak.com)-會(hui) 員升級服務-網站廣告服務-職教網匯款信息-網站免責聲明-bv伟德中文网聯係方式-網站公告聲明
電話: 17096005106 郵箱: gocollege#126.com 扣扣:1305622701
伟德国际1946始于英国 bv伟德中文网 Copyright 2008-2025 www.30minutelunchbrea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