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至12日,以“迎祖國七十華誕,展職教時代風采”為(wei) 主題,教育部等十部委聯合舉(ju) 辦了2019年職業(ye) 教育活動周。時值《國家職業(ye) 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發布三個(ge) 月,教育部5月8日又發布了《高職擴招專(zhuan) 項工作實施方案》。2019年是職業(ye) 教育的“大年”,頻頻動作之下,一線院校反響如何?記者日前隨教育部新聞采訪團赴重慶進行了實地采訪。
人才供給先於(yu) 產(chan) 業(ye) 布局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職業(ye) 教育是高度因應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教育類型。跟不上社會(hui) 需求,輕則學無所用、虛耗資源,重則積攢新的社會(hui) 問題。“職教20條”提出,按照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產(chan) 業(ye) 需求對接、課程內(nei) 容與(yu) 職業(ye) 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yu) 生產(chan) 過程對接的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職業(ye) 學校設置標準,規範職業(ye) 院校設置。在日新月異的產(chan) 業(ye) 變化麵前,培養(yang) 體(ti) 係如何審時度勢,科學滿足產(chan) 業(ye) 需求?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2018年國內(nei) 外油氣行業(ye) 發展報告》稱,2018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生態環境部《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8)》顯示,汽車尾氣排放的CO和HC,占大氣汙染該類別汙染物排放的80%以上,NOx和PM占比更是超過90%。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和環保的雙重壓力下,新能源汽車成為(wei) 我國汽車工業(ye) 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縮短與(yu) 先進汽車產(chan) 業(ye) 國家差距的重要契機,該專(zhuan) 業(ye) 人才也經曆了從(cong) 零起步的發展。
通過走訪調研,全國機械職業(ye) 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發現,與(yu) 傳(chuan) 統汽車工業(ye) 相比,新能源汽車技術技能人才所需知識麵變化大,所需技能變化小;製造企業(ye) 需要研發層麵的新能源汽車人才,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不迫切,而售後服務企業(ye) 則迫切需要這類人才。
因此,重慶立信職業(ye) 教育中心牽頭製定了新能源汽車維修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方案,並開展新能源汽車維修專(zhuan) 業(ye) 試點工作。該校教師尹宏觀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維修既要學習(xi) 汽車構造、汽車檢測與(yu) 故障維修技術等燃油車專(zhuan) 業(ye) 基礎,也要學習(xi) 動力電池管理及維護、汽車網絡與(yu) 電路分析等新能源專(zhuan) 業(ye) 課程。按照“職教20條”要求的“1+X”證書(shu) 製度試點,分別需要取得《汽車維修工》等級證書(shu) 和《低壓電工證》兩(liang) 個(ge) 職業(ye) 技能證書(shu) 。
“目前新能源汽車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就業(ye) 率高,但對口率隻有20%左右,很多學生在傳(chuan) 統燃油車行業(ye) 就業(ye) ,隨著產(chan) 業(ye) 鋪開和新能源車保有量上升,畢業(ye) 生會(hui) 有很好的發展。”尹宏觀表示。
事實上,人才供給提升帶來的規模效應也將有利於(yu) 資本更快進入產(chan) 業(ye) 界。記者注意到,今年的全國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涉及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新能源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的賽項35項,占全部賽項的40%。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以賽促教學、以賽促合作,賽項設計突出對接、比賽內(nei) 容突出同步,加強引導,讓學校教育和行業(ye) 企業(ye) 發展同步前行。
教師有刷子,合作有路子
校企合作“校熱企冷”是個(ge) 職業(ye) 教育領域被嚼爛的話題。為(wei) 什麽(me) 政學企三方都認識到的問題卻遲遲難以解決(jue) ?“職教20條”提出,各級政府部門要由注重“辦”職業(ye) 教育向“管理與(yu) 服務”過渡、推動企業(ye) 和社會(hui) 力量舉(ju) 辦高質量職業(ye) 教育,或許可以揭開一角。
“你到底能給人家企業(ye) 帶來什麽(me) ?憑什麽(me) 要人家出錢出人出設備?憑什麽(me) 把最先進的技術教給你的老師?”重慶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院長裴江紅的反問引發記者深思。
據教育部等九部門《職業(ye) 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校企合作中,企業(ye) 可獲得納稅扣除、場地設備租賃等方麵優(you) 惠。但這些優(you) 惠是否進入了企業(ye) 的心坎呢?
在重慶立信職教中心上汽通用ASEP項目企方合作代表黃懸懸看來,她最關(guan) 心的是校方幫助解決(jue) 企業(ye) 實際問題的能力。合作後,立信幫上汽通用4S店診斷修理過五六次疑難問題。“如果從(cong) 廠家請專(zhuan) 家,費時費錢,還不解決(jue) 根本的技術壁壘。我們(men) 提供實訓的最新車型、派技師集中授課,學校老師幫我們(men) 解決(jue) 難題。”黃懸懸說。
記者了解到,為(wei) 了使最新車型得以推廣,車企普遍存在配備維修隊伍內(nei) 在需求,但是,擔心技術外泄、樣車成本高等原因阻礙著校企雙方進一步的合作。裴江紅告訴記者,理想的校企合作應該是分層次的,大品牌通常保留較多,麵子上好看,但學到的東(dong) 西不係統。“既要和高端品牌合作,了解行業(ye) 趨向,保障學生高端就業(ye) ,也要和中小品牌合作,讓學生透徹了解原理、打牢基礎。”他說。
教師、學校有兩(liang) 把刷子,企業(ye) 才願意提供支持。“歸根結底,還是技術上不能和企業(ye) 脫節。”裴江紅認為(wei) ,校企合作要做好,老師首先得讓企業(ye) 的人佩服。“企業(ye) 一開始都瞧不上我們(men) 的,認為(wei) 隻會(hui) 空講、技術落後,就拿過時的設備打發我們(men) 。所以,我們(men) 對自身要求不能放鬆,幫人家解決(jue) 問題了,尊嚴(yan) 有了,價(jia) 值有了,合作就會(hui) 愉快。”
寬限學曆,看重高技能經曆
重慶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高級技師譚大慶2005年畢業(ye) 後留校任教,作為(wei) “金牌教練”,先後培養(yang) 了9名全國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選手。據他回憶,像他這樣畢業(ye) 後直接留校的情況在2008年後就沒有了,現在畢業(ye) 生進校都要求博士學位。
“那麽(me) 多人想進學校,沒個(ge) 標準怎麽(me) 辦。好在‘職教20條’下來了,以後博士不會(hui) 作為(wei) 唯一標準。”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該校教授趙計平坦言,原先希望博士能多承擔技能教育,但後來“發現博士著眼在科研理論層,和職教老師著眼的學生技術能力素質有差距。未來對老師技術能力要繼續加強培訓”。
《國家職業(ye) 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2019年起,職業(ye) 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教師原則上從(cong) 具有3年以上企業(ye) 工作經曆並具有高職以上學曆的人員中公開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ye) 資格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從(cong) 應屆畢業(ye) 生中招聘。
“隻有高技能教師,才能培養(yang) 出高技能學生。人事處在招聘時會(hui) 對‘雙師型’教師(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有專(zhuan) 門的標準,並由二級學院組織的專(zhuan) 家團隊進行考核。”重慶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鍾豔紅表示,做科研、項目的人才與(yu) 高技能人才對學院都很重要、不會(hui) 偏廢,校方每年也組織、考評專(zhuan) 業(ye) 教師下企業(ye) ,促進教師專(zhuan) 業(ye) 素質發展。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shu) 記、市教委主任舒立春表示,該市將繼續建立健全符合職業(ye) 教育特點的教師招聘製度,堅持教師準入“雙師”導向,深入實施“雙千雙師交流計劃”,5年職業(ye) 院校與(yu) 企業(ye) 互派交流達到2000人。
“‘職教20條’的一個(ge) 重要特點就是以重大項目體(ti) 現改革導向,我們(men) 正集中推進一大批重點項目和活動,努力把中央決(jue) 策部署轉化為(wei) 職教戰線的生動實踐。”教育部職成司司長王繼平介紹,目前的重點工作包括“雙高計劃”、高職擴招百萬(wan) 、“1+X”證書(shu) 製度試點、對產(chan) 教融合企業(ye) 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我們(men) 製定了對職教領域真抓實幹明顯省份的激勵辦法,並對首批6個(ge) 省份進行了重點激勵。”王繼平說。
bv伟德中文网 電話: 17096005106
在線QQ:279615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