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濰坊職教網 >> 人工智能時代需要怎樣的教師

人工智能時代需要怎樣的教師

更新時間:2024-11-28
導讀:我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嗎?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自己的飯碗。而隨著人工智能進軍教育領域,許多教師也開始憂慮起來:機器人會讓我失業嗎...

人工智能時代需要怎樣的教師

"我的工作會(hui) 被機器人取代嗎?"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自己的"飯碗"。而隨著人工智能進軍(jun) 教育領域,許多教師也開始憂慮起來:"機器人會(hui) 讓我失業(ye) 嗎?"

實際上,這種擔心並非空穴來風。2016年5月,美國佐治亞(ya) 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教授艾休克·戈爾,在自己的網絡課程中,將一款聊天機器人安排為(wei) 自己的助教。這一聊天機器人在後台回答問題的功能非常強大,學生們(men) 根本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聊天對象是機器人。人工智能會(hui) 取代教師嗎?

教師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幾率為(wei) 0.4%

"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類要求,那麽(me) 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guan) 切;創意和審美。"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餘(yu) 勝泉說,"反之,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麽(me) 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無需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每天上班無需過腦,但手熟爾;工作空間狹小,坐在格子間裏,不聞天下事。"

餘(yu) 勝泉告訴記者,英國廣播公司(BBC)基於(yu) 劍橋大學研究者的數據體(ti) 係,分析了365種職業(ye) 未來的"被淘汰概率"。其中,電話推銷員、打字員、銀行職員等職業(ye) ,分別以99.0%、98.5%、96.8%概率,被列為(wei) 可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ye) ;而藝術家、心理醫生、教師等職業(ye) ,分別以3.8%、0.7%、0.4%的概率,被列為(wei) 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ye) 。

"BBC分析認為(wei) ,教師被機器人替代的概率隻有0.4%,但英國教育專(zhuan) 家Anthony Seldon則預測現在離人類教師消失隻剩下3000天。孰是孰非呢?"《華東(dong) 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主編楊九詮說,"我想不可能有也不應該有肯定的答案。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教師'已非彼'教師'。在未來新的社會(hui) 樣態、教育樣態、知識樣態和學習(xi) 樣態中,教師的思想觀念、心智結構、生活方式和角色意識等,以及教師與(yu) 社會(hui) 、組織、學生、同行的關(guan) 係,都可能發生顛覆性的全新變化。"

"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是教師的主要職責。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智能機器人可以代替教師傳(chuan) 授知識、解疑答難、展示方法、考試閱卷,但在'傳(chuan) 道'這一塊是替代不了的。"新疆呼圖壁縣教科局局長朱新宇說。

"目前的智能教學係統還是對優(you) 秀教師的模擬,建立教師模型、學生模型、教學法模型和交互模型等。所以說,人工智能遠遠談不上對教師、特別是優(you) 秀教師的直接威脅。我們(men) 可以將人類智慧編碼輸入電腦,但不可能將電腦芯片植入一個(ge) 健康的大腦。"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係教授賈積有說。

人工智能將是教師的得力助手

"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教師,而是要成為(wei) 師生的強大助手,可大幅提升教與(yu) 學的效率和效果,所以學校應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科大訊飛輪值總裁吳曉如說。賈積有也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yu) 傳(chuan) 統教學方法相比具有比較顯著的正麵影響。

賈積有介紹,數據挖掘技術應用到教育上,可以實現教育決(jue) 策和管理的民主化及科學化;學習(xi) 分析技術可以幫助教育者更好地實施個(ge) 性化和適應性教學活動,也可以幫助學習(xi) 者更準確地認識自己,開展針對性學習(xi) ,改進學習(xi) 效果,提高學習(xi) 效益;模式識別技術如情感識別等可以自動識別學生的情感狀態,以便實施適應性教學;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一方麵可以作為(wei) 輔助工具應用到語言教學上,促進學生聽說讀寫(xie) 譯各個(ge) 方麵的發展,另一方麵作為(wei) 人機交互手段應用到智能教學係統上,實現自動答疑。

餘(yu) 勝泉也認為(wei) ,人工智能在教育未來的許多方麵,如自動出題與(yu) 批閱、學習(xi) 障礙診斷與(yu) 及時反饋、問題解決(jue) 能力測評、學生心理素質測評與(yu) 改進、青少年體(ti) 質健康實時監測、學生成長發展指導、智能學習(xi) 伴侶(lv) 、個(ge) 性化智能教學、綜合素質評價(jia) 報告等方麵,都可以承擔起教師的角色。

"人工智能將引發現代教與(yu) 學的革命,眾(zhong) 多語音圖像識別、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成像技術滲入課堂,使得現行的教學媒介、師生評價(jia) 反饋、深度學習(xi) 等都發生改變,學生個(ge) 性化、任務單式的學習(xi) ,團隊項目式的學習(xi) ,多學科的統整融合實踐等,都將在智能設備的支持下變得更便捷。"廣東(dong) 省深圳市南山區後海小學校長蔣和勇說。

"人要駕馭機器,而不能被機器奴役。"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校長管傑表示,有了人工智能的輔助,教師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創新教育內(nei) 容、改革教學方法,讓教育變得更好。教師就不再僅(jin) 僅(jin) 是知識的傳(chuan) 授者,還是滿足學生個(ge) 性化需求的教學服務提供者、設計實施定製化學習(xi) 方案的成長谘詢顧問,成為(wei) 學生學習(xi) 的陪伴者、動力的激發者、情感的嗬護者,真正成為(wei) 學生"靈魂的工程師"。

不會(hui) 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師有可能被淘汰

"顯然,未來的優(you) 秀教師將是那些善於(yu) 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師,教師要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任田慧生說,"我們(men) 應該積極麵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同時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xi) 能力,培養(yang) 創造力。創新思維的培養(yang) ,就是要嗬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發現問題。"

"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教師,但是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師卻能取代不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師。"餘(yu) 勝泉說,未來的教育是人與(yu) 人工智能協作的時代,充分發揮機器與(yu) 人類不同的優(you) 勢是提高教育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鍵,人工智能將會(hui) 取代簡單重複的腦力勞動,教師要發揮人類的創新、複雜決(jue) 策、情感關(guan) 懷激勵等優(you) 勢。

朱新宇認為(wei) ,在人工智能時代,教師教學必須抓住3個(ge) 核心:一是教授學生有價(jia) 值的知識,同時培養(yang) 學生探尋知識的興(xing) 趣、欲望和方法;二是培養(yang) 學生良好的品行;三是啟發學生尋找人生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

"最基礎的教育,將不再需要教師;而'更好教育'的需求以及市場選擇中不同的支付渠道和交換方式,將大大提升教師的薪資水平和社會(hui) 地位。"楊九詮認為(wei) ,"教師將成為(wei) 未來社會(hui) 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學習(xi) 中心重要的共同規劃者和運行者,從(cong) 而成為(wei) 社會(hui) 與(yu) 教育的協同創生力量;在工作性質和社會(hui) 篩選的相互作用下,教師的道德水平將提升到新的境界,甚至可以想象,未來教師的薪資中將可能包含社會(hui) 供養(yang) 的成分。"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北京外國語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定華說,教師要不斷增長本領,善用人工智能,提高教學效果,擴展知識疆域,調動學生興(xing) 趣,不能對其漠然置之、不屑一顧。同時,教師也要體(ti) 現主體(ti) 地位,永做學校主人,關(guan) 注學生成長。人不僅(jin) 是學習(xi) 知識的認知體(ti) ,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體(ti) 。教師職業(ye) 必將長期存在,人工智能則發揮必要輔助。

"麵對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日新月異,有關(guan) 大學和中小學應加快教師發展信息化步伐,主動擁抱人工智能,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教育管理、教育服務過程中的應用,利用智能技術支撐人才培養(yang) 模式的創新,支撐教學方法的改革,持續不斷地造就一批又一批掌握信息技術、具有創新思維的教師。"王定華說。

上一篇: 臨沂衡藝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
下一篇: 打造新時代高技能技工、技師人才隊伍

bv伟德中文网  電話: 17096005106

在線QQ:279615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