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東營職教網 >> 落實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落實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更新時間:2025-02-24
導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ye) 技能培訓工作。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大規模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注重解決(jue) 結構性就業(ye) 矛盾,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jun)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實施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從(cong) 失業(ye) 保險基金結餘(yu) 中拿出1000億(yi) 元,用於(yu) 1500萬(wan) 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ye) 培訓。國務院辦公廳日前頒布的《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以下簡稱《方案》),是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人才強國在戰略的具體(ti) 舉(ju) 措,是通過整合培訓、就業(ye) 、失業(ye) 、人才工作,係統解決(jue) 長期困擾培訓工作有關(guan) 問題的重要部署,其重要意義(yi) 有三個(ge) :

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

三大意義

一是把職業(ye) 技能培訓工作作為(wei) 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緩解就業(ye) 突出結構性矛盾,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ye) 的重要舉(ju) 措。“穩就業(ye) ”是“六穩”之首,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要求我們(men) 不僅(jin) 把就業(ye) 作為(wei) 最大的民生工作來抓,也要求把就業(ye) 作為(wei) 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手段,解決(jue)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帶來的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矛盾,解決(jue) 部分勞動者的技能素質不能滿足技術升級、結構調整的需要的矛盾。大力開展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是聚焦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就業(ye) 突出矛盾所采取的積極措施,有利於(yu) 緩解就業(ye) 結構性矛盾、預防失業(ye) 、促進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有利於(yu) 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ye) 。

二是把職業(ye) 技能培訓工作作為(wei) 貫徹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當前,我國正處於(yu) 經濟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時期。通過政策扶持來提升職工整體(ti) 的職業(ye) 技能素質和水平,一方麵有利於(yu) 調動職工參加學習(xi) 培訓的積極性,提升職工職業(ye) 技能,為(wei) 我國深化人力資源供給側(ce) 結構改革提供充足的職業(ye) 技術人才隊;一方麵也有利於(yu) 降低企業(ye) 和職工的培訓成本,提高企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增強經濟活力。

三是把職業(ye) 技能培訓工作作為(wei) 發揮失業(ye) 保險防失業(ye) 作用的重要抓手。黨(dang) 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增強失業(ye) 保險促進就業(ye) 的作用。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增強失業(ye) 保險製度預防失業(ye) 、促進就業(ye) 功能。實施這項政策,使失業(ye) 保險受益人群從(cong) 失業(ye) 人員向全體(ti) 職工和就業(ye) 重點群體(ti) 擴展,有利於(yu) 提升全體(ti) 勞動者的就業(ye) 競爭(zheng) 力,提升企業(ye) 的勞動效率,從(cong) 源頭上減少失業(ye) ,維護就業(ye) 局勢總體(ti) 穩定。

五大特點

一、明確了工作方向和目標任務

把職業(ye) 技能培訓作為(wei) 保持就業(ye) 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ye) 矛盾的關(guan) 鍵舉(ju) 措,作為(wei) 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019年至2021年三年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5000萬(wan) 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訓1500萬(wan) 人次以上;經過努力,到2021年底技能勞動者占就業(ye) 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充分體(ti) 現黨(dang) 中央、國務院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和實現製造強國戰略的決(jue) 心。

二、堅持需求導向,突出重點群體(ti)

《方案》就是要通過加強大規模、高質量地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解決(jue) 就業(ye) 市場上的“有人無事做和有事無人做”並存的矛盾,堅持需求導向,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適應人民群眾(zhong) 就業(ye) 創業(ye) 需要,大力推行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麵向職工、就業(ye) 重點群體(ti) 、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等城鄉(xiang) 各類勞動者,大規模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jun) 。《方案》明確培訓重點群體(ti) 為(wei) 企業(ye) 職工,職工群體(ti) 既包括國家關(guan) 鍵發展領域包括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智能製造等高新技術行業(ye) 的職工群體(ti) ,也涵蓋困難企業(ye) 職工。就業(ye) 重點群體(ti) 包括農(nong) 村轉移就業(ye) 勞動者、兩(liang) 後生、下崗失業(ye) 人員、退役軍(jun) 人、就業(ye) 困難人員等群體(ti) ,並聚焦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加大貧困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貧工作力度。

三、激發培訓主體(ti) 積極性,重視職業(ye) 精神教育

當前,我國培訓主體(ti) 包括職業(ye) 院校、社會(hui) 培訓機構、企業(ye) 培訓機構,過去培訓政策對企業(ye) 培訓機構的支持不夠。《方案》把“支持企業(ye) 興(xing) 辦職業(ye) 技能培訓”作為(wei) 有效增加培訓供給的第一條,支持各類企業(ye) 設立職工培訓中心,鼓勵企業(ye) 與(yu) 職業(ye) 院校共建實訓中心、教學工廠等,積極建設培育一批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並明確企業(ye) 舉(ju) 辦或參與(yu) 舉(ju) 辦職業(ye) 院校的,各級政府可按規定根據畢業(ye) 生就業(ye) 人數或培訓實訓人數給予支持。《方案》推動職業(ye) 院校擴大培訓規模,支持職業(ye) 院校開展補貼性培訓,擴大麵向職工、就業(ye) 重點群體(ti) 和貧困勞動力的培訓規模。《方案》鼓勵支持社會(hui) 培訓和評價(jia) 機構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和評價(jia) 工作,強調民辦職業(ye) 培訓和評價(jia) 機構在政府購買(mai) 服務、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麵與(yu) 公辦同類機構享受同等待遇。《方案》強調創新培訓內(nei) 容,要求加強職業(ye) 技能、通用職業(ye) 素質和求職能力等綜合性培訓,特別是將職業(ye) 道德、職業(ye) 規範、工匠精神、質量意識、法律意識和相關(guan) 法律法規、安全環保和健康衛生、就業(ye) 指導等內(nei) 容貫穿職業(ye) 技能培訓全過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yi) 。《方案》要求加強職業(ye) 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完善培訓統計工作,實現培訓評價(jia) 信息與(yu) 就業(ye) 社保信息聯通共享,提供培訓就業(ye) 一體(ti) 化服務。

四、完善職業(ye) 培訓補貼政策,加強政府資金引導和激勵作用

《方案》明確職業(ye) 培訓補貼政策,對下崗失業(ye) 人員和轉崗職工等重點就業(ye) 群體(ti) 開展免費職業(ye) 技能培訓行動,對高校畢業(ye) 生和企業(ye) 職工按規定給予職業(ye) 培訓補貼,對貧困勞動力、零就業(ye) 家庭成員等在培訓期間按規定通過就業(ye) 補助資金同時給予生活費補貼。企業(ye) 職工參加崗前培訓或技術等級培訓給予職業(ye) 培訓補貼或參保職工技能提升補貼。各類生產(chan) 經營主體(ti) 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ye) 並開展以工代訓,給予不超過6個(ge) 月的職業(ye) 培訓補貼。《方案》支持地方調整完善職業(ye) 培訓補貼政策,勞動者在戶籍地、常住地、求職就業(ye) 地參加培訓後取得證書(shu) 的,均可按規定給予職業(ye) 培訓補貼,並明確可對貧困勞動力、去產(chan) 能失業(ye) 人員、退役軍(jun) 人等群體(ti) 開展項目製培訓。《方案》要求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資金支持和籌集整合力度,將一定比例的就業(ye) 補助資金、地方人才經費和行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經費中用於(yu) 職業(ye) 技能培訓的資金,以及從(cong) 失業(ye) 保險基金結餘(yu) 中拿出的1000億(yi) 元,統籌用於(yu) 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

五、健全工作機製,強化保障措施

《方案》明確提出了在國務院就業(ye) 工作領導小組框架下,健全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工作協調機製,充分發揮行業(ye) 主管部門等各方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支持鼓勵工會(hui) 、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行業(ye) 協會(hui) 參與(yu) 職業(ye) 技能培訓工作。《方案》強化地方政府工作的主體(ti) 責任,要求把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作為(wei) 重要民生工程,建立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工作協調機製,形成省級統籌、部門參與(yu) 、市縣實施的工作格局。《方案》要求對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實施目錄清單管理,公布培訓項目目錄、培訓和評價(jia) 機構目錄,方便勞動者按需選擇。加強對培訓機構和培訓質量的監管,健全培訓績效評估體(ti) 係,積極支持開展第三方評估。《方案》明確建立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製度,為(wei) 勞動者提供便利的培訓與(yu) 評價(jia) 服務,支持企業(ye) 按規定自主開展職工職業(ye) 技能等級評價(jia) 工作,這對提升勞動者素質,企業(ye) 更快招到合格人才有重要作用。

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方案》在具體(ti) 舉(ju) 措的製定上非常務實,注重調動勞動者、培訓主體(ti) 、政府三方的積極性,用培訓補貼政策充分調動企業(ye) 、院校、社會(hui) 培訓機構等培訓主體(ti) 主動投入到職業(ye) 培訓工作中。職工參加企業(ye) 新型學徒製培訓的,給予企業(ye) 每人每年4000元以上的職業(ye) 培訓補貼。企業(ye) 設立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可通過職工教育經費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政府按規定通過就業(ye) 補助資金給予補助。在核定職業(ye) 院校績效工資總量時可向承擔職業(ye) 技能培訓工作的單位傾(qing) 斜,允許職業(ye) 院校將一定比例的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學校培訓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製學生培養(yang) 工作量。另外,還特別強調了民辦培訓機構在政府購買(mai) 服務等方麵與(yu) 公辦同類機構享受同等待遇。

麵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和已經到來的新技術革命,我國能否在未來發展中贏得主動並發展建成製造強國,越來越取決(jue) 於(yu) 勞動者素質特別是技能人才素質。近年來,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穩步加強,但在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經貿摩擦不斷等不確定因素加劇的背景下,如何通過練足內(nei) 功,盡快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成為(wei) 支撐我國未來經濟產(chan) 業(ye) 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最為(wei) 關(guan) 鍵一環。

黨(dang) 中央、國務院對職業(ye) 技能培訓工作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方案》的製定體(ti) 現了政府部門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戰略部署,也是近期職業(ye) 技能培訓領域的主要工作思路和行動綱領,相信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領導下,我們(men) 立足大格局、大視野,銳意改革進取,將《方案》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一定能推動我國技能人才隊伍質量實現整體(ti) 躍升,解決(jue) 就業(ye) 結構性矛盾,促進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ye) 。

上一篇: 建築產業人才缺口不斷升級
下一篇: 開挖掘機工資待遇怎麽樣?

bv伟德中文网  電話: 17096005106

在線QQ:279615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