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職業學院/威海市技術學院
(截止2011年6月) |
全國首批高等職業示範院校 |
威海職業學院/威海市技術學院是一所全日製普通高等職業院校。設置有機電工程係等10個係,技工教育等4個教學部,以及相關行政處室共22個部門。全日製在校生15286人,成人教育在校生4900人。教職工1193人。
學院麵向全國20個省區招生。2008年以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在99%以上。
|
近年來,學院不斷創新教育理念,“以生產性實訓為特征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聞名全國的辦學特色。2009年通過驗收,成為全國首批28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居全國千所高職院校第一方陣。 |
國內一流硬件設施 |
學院地處威海市科技新城,占地3048畝,建築麵積40多萬平米。位於雙島灣之濱的校園以堤壩大閘引入海水,在校園內間隔成四泓方塘和一圜水域麵積540多畝的“通海湖”。造型簡潔典雅的樓群與廣場、綠地、林木相呼應,構成一座融會了海風水韻,集數字化、園林化、生態化於一體的大學城。
學院固定資產7.6億元。擁有實驗實訓室126個,校內實訓基地 |
11個,校內生產性教學工廠10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231個。計算機4200多台,語音室8個,多媒體教室108個。館藏紙質圖書87.5萬冊,數字資源折合電子圖書100萬冊。標準化學生公寓10棟,留學生公寓3棟,學生食堂8個;文體活動中心、室內遊泳館、門診大樓、大型體育場各1座。建有網絡化、數字化的教育教學校園網。 校內生產性教學工廠天諾數控機械有限公司,是萬能鏜頭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學院以生產性教學工廠為主體的“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條件體係全國領先。 |
麵向現代產業的59個高職專業 |
學院現有59個高職專業,形成了以機械製造類專業群為龍頭,以船舶製造、電子信息、旅遊管理等麵向現代製造業、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專業群為骨幹,協調發展相關專業群的專業格局。 |
機電工程係:電氣自動化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工業設計、檢測技術及應用。 |
信息工程係:軟件技術、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工藝與管理、通信技術、圖形圖像製作、動漫設計與製作。 |
船舶工程係:船舶工程技術、船機製造與維修、焊接技術及自動化、輪機工程技術、船舶舾裝、船舶電氣工程技術、遊艇設計與製造。 |
旅遊與酒店管理係:餐飲管理與服務、烹飪工藝與營養、旅遊管理、高爾夫服務與管理、文秘、法律事務。 |
工業技術係: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機電一體化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 |
藝術設計係:服裝設計、服裝工藝技術、紡織品裝飾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製作、電腦藝術設計、音樂教育。 |
經濟管理係: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工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報關與國際貨運、會計與統計核算。 |
生物與化學工程係:生化製藥技術、生物技術及應用、應用化工技術、食品加工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工業分析與檢驗、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 |
建築工程係:建築工程技術、建築電氣工程技術、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工程造價。 |
應用外語係:應用韓語、商務英語、商務日語、漢語。 |
國內一流辦學水平 |
2004年以來,學院先後獲得如下榮譽稱號:
首批“山東省骨幹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山東省製造業緊缺人才培訓基地、山東省機械製造專業人才外派勞務基地、國家級數控技術實訓基地、山東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山東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級、山東省高校學生宿舍管理工作示範單位、山東省高等學校德育工作優秀單位、山東省高等學校校園文明建設工作優秀單位、山東省船舶工業校企合作示範單位、全國“東西部學校結對幫扶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重點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機構、山東省服務外包人才實訓基地、山東省高校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全國首批“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山東省教育係統信訪工作先進集體、2010年山東省十佳求學高校(高職)“社會評價十佳高校”、山東省政府“全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
國內一流教學成果 |
學院以“實驗實訓條件建設、高水平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課程體係和教學內容改革”為內涵建設三大重點,創新性地推出了“基於職業分析構建課程體係,基於工作過程改革教學內容,基於行動導向組織課程教學”的課程建設理念,取得了一係列領先國內的標誌性成果。
現有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中國技工院校優秀教師、2名省級教學名師;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教學團隊;8個國家級重點專業、1個省級品牌專業、7個省級特色專業;1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4門省級精品課程;獲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成果獎8項。院長獲“中國職業教育傑出校長”稱號。 |
服務區域經濟深化國際交流 |
學院以密切服務地方經濟為發展宗旨,圍繞市委市政府打造威海現代製造業等三大基地、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的戰略目標,優化專業布局,強化人才培養,每年為地方輸送大批高技能緊缺人才。 |
根據國家部署,對口支援寧夏職業學院、新疆石河子職業學院等5所院校,培訓師資400多人次。 |
深入開展與德國、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的合作交流。先後選派78名教師和管理人員到境外學習考察。接收300多名外國師生來學院研修,20多批次境外高校來學院參觀訪問。與韓國、日本13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安排116名學生到到韓國、新加坡等境外企業實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