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專(zhuan) 生就業(ye) 難,已成為(wei) 社會(hui) 和家長們(men) 關(guan) 注的熱點。
本文以我校近年來畢業(ye) 生就業(ye) 安排的工作實踐和對一些用人單位的調研為(wei) 依據,對職業(ye) 學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難點進行 初步分析,並提出若幹解決(jue) 問題的膚淺認識,希能拋磚引玉,以期找到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中專(zhuan) 生就業(ye) 難”的良策 。
中專(zhuan) 生就業(ye) 難,有社會(hui) 的,客觀方麵的原因,更有中專(zhuan) 生本身的,主觀方麵的原因。
客觀方麵即社會(hui) 的,人才市場方麵的原因。從(cong) 各方麵的信息和資料分析,在今後一段時期內(nei) ,國家機關(guan) 、 事業(ye) 單位和大中型企業(ye) 不可能補充大量的本科、專(zhuan) 科和中專(zhuan) 畢業(ye) 生。這預示著今後人才市場的競爭(zheng) ,將日趨激 烈。中專(zhuan) 生麵臨(lin) 的挑戰更為(wei) 嚴(yan) 峻。就業(ye) 難點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其一,由於(yu) 前些年對人才的吸收和儲(chu) 備,各用人單位對錄用人才的文化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有趨於(yu) 高學曆 化的傾(qing) 向。
其二,一些用人單位由於(yu) 實行經濟承包或廠長任期目標責任製,他們(men) 考試近期的經濟效益多,考慮企業(ye) 長 遠發展的目標少,考慮現有人員的使用多,考慮人才組成的結構少,不願意吸收和培養(yang) 人才。
其三,和中專(zhuan) 生基本屬於(yu) 同類檔次的職業(ye) 中學和技工學校畢業(ye) 生數量劇增,擇業(ye) 麵更寬,這些人員參與(yu) 就 業(ye) 競爭(zheng) ,亦給中專(zhuan) 生的就業(ye) 增加了難度。
其四,近幾年來,各中專(zhuan) 校抓住改革機遇,挖掘內(nei) 部潛力,擴大招生名額,增幅相當可觀,客觀上也給中 專(zhuan) 生的就業(ye) 增添了壓力。
當然,以上所講述的客觀上造成的中專(zhuan) 生就業(ye) 難點,也不能一概而論,要對不同地區,不同專(zhuan) 業(ye) 作具體(ti) 分 析。
除客觀方麵的原因外,主觀方麵的原因更不可忽視,其實這才是中專(zhuan) 生就業(ye) 難的主要症結所在。
從(cong) 常州市的情況看,中專(zhuan) 生80%以上來自縣以下農(nong) 村,許多學生為(wei) 了“農(nong) 轉非”,吃盡辛苦,好不容易弄 到一張進城的“準遷證”,就盼熬到四年畢業(ye) ,留城坐機關(guan) ,進大工廠,幹舒服的工作,拿豐(feng) 厚的工資,不願 意返回鄉(xiang) 鎮工作。一些家長也希望孩子成龍成鳳,留城進廠,以此作為(wei) 家庭的“榮耀”。最近我們(men) 對380 名中 專(zhuan) 生進行了一次擇業(ye) 觀念的問卷調查,許多學生對擇業(ye) 的期望值過高,令人擔擾,回答要求到事業(ye) 單位工作的 有214人,占總數的56.4%, 希望到大中型企業(ye) 工作的有87人,占總數的23%,而願意到鄉(xiang) 鎮企業(ye) 工作的隻有 34人,不足總數的9%。從(cong) 我校畢業(ye) 生擇業(ye) 的情況看,問題也比較突出, 如去年主動到我校招聘人才的鄉(xiang) 鎮企 業(ye) 各方麵條件都比較好,但計劃錄用的指標均未完成。泰州、揚州、南通的六家企業(ye) ,沒有在我校招到一名畢 業(ye) 生。即使是城市的工作單位,有些學生也挑肥揀瘦。這些學生本身思想上存在的就業(ye) 偏向,無疑是自己束縛 自己的手腳,給原本就嚴(yan) 峻的就業(ye) 形勢更添陰影。
從(cong) 各方麵綜合的情況看,許多中專(zhuan) 畢業(ye) 生對新舊就業(ye) 體(ti) 製的改變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不能適應人才市場 的形勢,以及擇業(ye) 觀不端正,對就業(ye) 崗位的期望值過大等等主觀因素,正是造成就業(ye) 難的主要原因。
如何妥善解決(jue) “中專(zhuan) 生就業(ye) 難”,我們(men) 認為(wei) 關(guan) 鍵是學校領導和全體(ti) 教職工要轉變觀念,進一步端正辦學指 導思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從(cong) 辦學體(ti) 製,專(zhuan) 業(ye) 設置到課程體(ti) 係,首先要考慮到市場經濟對中級技術人才的 實際需要,明確規定人才培養(yang) 目標,要把人才市場的競爭(zheng) 機製引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增強全校師生的競爭(zheng) 意 識,以此促進學校的改革和發展。當前出現的中專(zhuan) 生就業(ye) 難的問題,就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們(men) 的思想觀念、 教育教學與(yu) 人才市場競爭(zheng) 不相適應的狀況。在此,我們(men) 就解決(jue) “中專(zhuan) 生就業(ye) 難”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供大 家研討。
(一)適應市場需求,調整專(zhuan) 業(ye) 設置和課程體(ti) 係,注重複合型人才的培養(yang) ,增強畢業(ye) 生參與(yu) 市場的競 爭(zheng) 能力。
中專(zhuan) 校專(zhuan) 業(ye) 設置一定要從(cong) 社會(hui) 實際需要出發,切不可為(wei) 適應學生及家長心理,一哄而上所謂的“熱門”專(zhuan) 業(ye) ,片麵追求所謂專(zhuan) 業(ye) 的吸引力,從(cong) 而違反經濟發展對各類人才需求的客觀規律。在編製招生計劃的時候,要 考慮到生源所在地四年後對中專(zhuan) 人才的需求情況,在確定辦學思路時,要注重加強本校骨幹專(zhuan) 業(ye) 的建設,形成 專(zhuan) 業(ye) 特色和辦學特色,以擴大學校在社會(hui) 上的影響,增強市場對本校畢業(ye) 生的注意力。
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專(zhuan) 學校要培養(yang) 受企事業(ye) 單位歡迎的畢業(ye) 生,就要在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培養(yang) 複合型人才方麵下功夫。各學校可以在教育學生認真完成中專(zhuan) 學業(ye) 的同時, 支持他們(men) 參加大專(zhuan) 自學考試或在校中辦校,舉(ju) 辦第二學曆、第二專(zhuan) 業(ye) 能力培訓班,使學生提高知識層次,培養(yang) 多方麵的動手能力,成為(wei) 複合型的人才,從(cong) 而增強他們(men) 在人才市場競爭(zheng) 中的地位。在這方麵我校已采取了一些 有益舉(ju) 措。在本專(zhuan) 業(ye) 以外,為(wei) 學生開辦第二專(zhuan) 業(ye) ,第二種能力的培訓班、短訓班;支持學生參加大專(zhuan) 自學考試 ;與(yu) 複旦大學聯辦函授站等,努力提高學生的知識層次和競爭(zheng) 能力。目前參加營銷、外貿英語、微機訓練等七 種第二學曆、第二能力培訓班的學生,已超過在校生的半數以上。報名參加大專(zhuan) 自學考試的學生達402人。可以 預料, 學生知識麵寬,動手能力強,能當幹部也能當工人,就業(ye) 的適應麵就廣,參與(yu) 人才市場競爭(zheng) 的能力就強 。
(二)加強對學生的就業(ye) 教育,端正學生的就業(ye) 思想。
中專(zhuan) 教育是學生的完成教育,中專(zhuan) 畢業(ye) 後,學生即踏上社會(hui) ,其心態是複雜的、多變的。尤其是學校外麵 的世界既吸引著他們(men) ,也迷惑著他們(men) 。他們(men) 不知道畢業(ye) 後的第一步——擇業(ye) ——這關(guan) 係一生前途和命運的轉折 點該如何跨,他們(men) 不甚了解人才市場的供需和競爭(zheng) 情況,他們(men) 也不十分明白哪裏才是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和用 武之地。有許多同學坦率承認,為(wei) 就業(ye) 之事,思想鬥爭(zheng) 激烈,不知道如何抉擇。因此,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就業(ye) 教育,特別要強化畢業(ye) 前的就業(ye) 思想教育,引導學生端正就業(ye) 思想,邁好關(guan) 係其一生的重要一步。
就業(ye) 教育,要著重教育學生明確中專(zhuan) 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明確中專(zhuan) 教育的目標和方向,認清自我價(jia) 值,既 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鶩遠。就業(ye) 教育,要引導學生在擇業(ye) 時注重專(zhuan) 業(ye) 對口,學以致用,麵向基層,麵向鄉(xiang) 鎮 ,樂(le) 意到條件差,專(zhuan) 業(ye) 對口的企業(ye) 去建功立業(ye) ,樂(le) 意回家鄉(xiang) 去為(wei) 振興(xing) 家鄉(xiang) 經濟而施展才華。就業(ye) 教育,要注意 方法靈活,形式多樣,切忌生硬、教條,以免學生產(chan) 生逆反心理。可以請有成就的校友或優(you) 秀企業(ye) 家、先進工 作者以身說法,言傳(chuan) 身教;也可以走出校門,到鄉(xiang) 鎮企業(ye) 、明星企業(ye) 參觀,認清人才市場的供需情況和就業(ye) 形 勢,使他們(men) 懂得機遇和風險同步,困難與(yu) 成就並存,要想成就大事業(ye) ,有所作為(wei) ,就要勇於(yu) 到艱苦的第一線崗 位去拚搏和奮鬥。
(三)成立指導就業(ye) 的專(zhuan) 門機構,加大指導就業(ye) 的力度。
畢業(ye) 生就業(ye) 問題解決(jue) 不好,學校就無法立足。所以,學校領導要把解決(jue) 畢業(ye) 生的就業(ye) 問題列入首要議程, 加強就業(ye) 指導工作重要意義(yi) 的宣傳(chuan) ,使教師和學生都感受到中專(zhuan) 人才市場就業(ye) 競爭(zheng) 的壓力,自覺地提高教育質 量,拓寬就業(ye) 思路,做好就業(ye) 指導。為(wei) 此,學校可以成立專(zhuan) 門或專(zhuan) 兼職結合的畢業(ye) 就業(ye) 指導機構,從(cong) 組織上加 大就業(ye) 指導的力度。這個(ge) 機構主要承擔下述四項工作:一是從(cong) 學生入學開始就抓住就業(ye) 教育不放,有步驟地向 學生宣傳(chuan) 中專(zhuan) 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學生擺正位置,能上能下,能幹能工,克服學生對工作崗位期望值過高 的傾(qing) 向,做好參與(yu) 人才市場競爭(zheng) 的思想準備;二是做好市場調研,及時了解人才市場的需求趨勢,及時向學生 發布就業(ye) 信息,提前進行就業(ye) 指導;三是當好學校領導的參謀,隨時提供人才供求信息,作為(wei) 學校編製招生計 劃、設置專(zhuan) 業(ye) 和進行專(zhuan) 業(ye) 教育、能力培養(yang) 等方麵的依據;四是具體(ti) 實施畢業(ye) 生的就業(ye) 指導工作,組織一切有利 於(yu) 學生就業(ye) 的活動,保持與(yu) 企事業(ye) 單位和人才市場的聯係,積極拓寬就業(ye) 渠道。
(四)擴大視野,走向市場,向企業(ye) 推薦人才。
中專(zhuan) 生生源來自本省各市縣,他們(men) 畢業(ye) 後首要的選擇應當是回家鄉(xiang) 工作,為(wei) 家鄉(xiang) 的經濟騰飛服務。一般來 說,學生的家鄉(xiang) 是歡迎他們(men) 回去的。前些年,我校曾派員到蘇北的許多市縣作過畢業(ye) 生調查。許多畢業(ye) 生在家 鄉(xiang) 大顯身手,已成為(wei) 各企業(ye) 的骨幹,如果各中專(zhuan) 校走向市場,深入企業(ye) ,用往屆畢業(ye) 生的工作表現,來介紹本 校畢業(ye) 生的特長和能力,是能夠打開畢業(ye) 生就業(ye) 渠道的。
我校預測到人才市場的嚴(yan) 峻態勢,去年年初即采取了兩(liang) 項措施。一是派人員到畢業(ye) 生的原籍了解目前人才 需求情況,象工廠推銷產(chan) 品那樣,推銷學校的人才,主動向企業(ye) 介紹本校的辦學特色和專(zhuan) 業(ye) 特長,甚至直接到 企事業(ye) “推銷”畢業(ye) 生,初簽了人才供求協議書(shu) ;二是在寧、錫、蘇、常,有重點地進行信函調查,向三百多 家企業(ye) 了解在該單位工作的曆屆畢業(ye) 生的情況,了解企業(ye) 對學校人才培養(yang) 的要求和建議,從(cong) 而擴大了學校的影 響。有些單位直接給學校來信,歡迎向他們(men) 繼續推薦畢業(ye) 生。這就打開了畢業(ye) 生就業(ye) 的大門,幫助許多畢業(ye) 生 落實了合適的工作崗位。
(五)把用人單位請進校門,讓學生麵對麵找“婆家”。
把用人單位代表請進校門,讓他們(men) 直接考察和了解學校的教育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xi) 情況,有利於(yu) 增強用 人單位對學校及畢業(ye) 生的信任感,是擴大畢業(ye) 生就業(ye) 渠道,緩解就業(ye) 困難的又一對策。
從(cong) 1994年開始,我校嚐試請有關(guan) 用人單位派代表上門,直接到現場考察學校的教育情況,收到了明顯效果 。去年,我校分兩(liang) 次請常州市和南京市的25家企事業(ye) 單位的代表到學校召開供需洽談會(hui) ,人才見麵會(hui) ,溝通了 校方與(yu) 用人方、人才與(yu) 企業(ye) 的感情,增強了相互的信任感。兩(liang) 次洽談會(hui) ,給85名畢業(ye) 生找到了滿意的“婆家” 。我們(men) 認為(wei) ,請用人單位走進校門,親(qin) 自檢驗“產(chan) 品”質量,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是解決(jue) 中專(zhuan) 生就業(ye) 問 題的有效方式。
(六)動員學生提前聯係單位,實行預分配製度。
畢業(ye) 就業(ye) 不僅(jin) 是學校的事,也是學生和家長的事,應該調動他們(men) 的積極性。所以讓學生利用節假日,提前 半年甚至一年,回家鄉(xiang) 市縣,到鄉(xiang) 鎮的用人單位直接“推銷”自己,尋找適當的就業(ye) 崗位,也是緩解畢業(ye) 就業(ye) 難度、擴大就業(ye) 渠道的明智之舉(ju) 。學生家庭與(yu) 社會(hui) 有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在某種程度上,他們(men) 對人才市場的信息 了解得比學校快得多。動員學生提前跨入社會(hui) ,了解人才市場的嚴(yan) 峻形勢,既可以促使學生增加機遇感、緊迫 感,接受現實的就業(ye) 教育,又可以促進學生注重自身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ang) ,將畢業(ye) 設計與(yu) 未來的工作任務結合, 抓緊時間,補充有關(guan) 知識,更可以擴大擇業(ye) 範圍,提前落實就業(ye) 崗位,解除後顧之憂。從(cong) 前年開始,我校試行 了這個(ge) 辦法,效果是比較好的。
例如,1995年1月,我校在放寒假前, 就提前對應屆畢業(ye) 生進行畢業(ye) 教育,動員學生利用寒假,到家鄉(xiang) 的 企事業(ye) 單位尋找工作崗位,學校在寒假結束後,便根據學生的申報,實行預分配製度,把71名學生提前幾個(ge) 月 預分到他們(men) 聯係好的有關(guan) 單位去進行畢業(ye) 設計和生產(chan) 實習(xi) ,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七)籌建跨行業(ye) 的企業(ye) 顧問委員會(hui) ,編製切實可行的招生計劃,提前作好畢業(ye) 就業(ye) 規劃。
為(wei) 了拓寬就業(ye) 渠道,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學生的就業(ye) 出路,應該在充分發揮中專(zhuan) 職業(ye) 教育的特色上挖潛力。要做 到這一點,有必要成立跨行業(ye) 的企業(ye) 顧問委員會(hui) (或董事會(hui) ),密切學校與(yu) 企業(ye) 的聯係,統籌協調育人與(yu) 用人 的銜接問題,甚至可以把企業(ye) 的發展與(yu) 學校的發展較為(wei) 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這個(ge) 跨企業(ye) 的顧問委員會(hui) (或董事 會(hui) ),由學校聘請與(yu) 各專(zhuan) 業(ye) 對口的企業(ye) 家組成,一可以直接參與(yu) 學校的招生計劃、專(zhuan) 業(ye) 設置和就業(ye) 規劃的研究 ;二可以跟蹤征集往屆畢業(ye) 生的工作情況和反饋意見;三可以研討一段時期內(nei) 企業(ye) 對人才的需求趨勢和對人才 培養(yang) 的綜合素質要求。在此基礎上,使學校教育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和發展態勢,克服盲目追尋“熱門”專(zhuan) 業(ye) 的傾(qing) 向,實事求是地編製招生計劃,確定和設置專(zhuan) 業(ye) ,並提前規劃好學生就業(ye) 藍圖,使學校培養(yang) 的人才在入學 時就基本確定好就業(ye) 去向。這種辦法如果實施,將有利於(yu) 學校教育與(yu) 企業(ye) 用人需要結合,有利於(yu) 發揮中專(zhuan) 職業(ye) 教育的特色,既可解除學生畢業(ye) 就業(ye) 的後顧之憂,也可使企業(ye) 有計劃地框建合理的人才結構,增強發展的活力 。這樣,中專(zhuan) 生就業(ye) 難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bv伟德中文网 電話: 17096005106
在線QQ:279615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