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始終堅持重視實訓、突出技能的辦學傳(chuan) 統辦學理念,以培養(yang) 高技能人才為(wei) 中心,以服務區域經濟為(wei) 宗旨,以促進學生就業(ye) 為(wei) 導向,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雙師型”隊伍的建設,強化“前校後廠”的育人功能,為(wei) 山東(dong) 省的經濟發展培養(yang) 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能型專(zhuan) 門人才,走出了一條重視實訓、突出技能,為(wei) 社會(hui) (區域)經濟發展培養(yang) 高技能人才的發展之路。累計為(wei) 社會(hui) 培養(yang) 高技能人才6.8萬(wan) 餘(yu) 人,培養(yang) 培訓其他各類技能型人才5萬(wan) 餘(yu) 人。有5000多名畢業(ye) 生成為(wei) 企業(ye) 的技師、高級技師、首席技師,許多優(you) 秀畢業(ye) 生成為(wei) 我省技工院校實習(xi) 教學的骨幹。學院先後被命名為(wei) “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示範基地”、“國家職業(ye) 技能鑒定所”、“國家級機電類高等職業(ye) 教育實訓基地”、“國家級數控實訓基地”。
良好的校內(nei) 外實訓條件,是學院實現“重視實訓、突出技能”辦學理念的有力保彰。目前,新、老兩(liang) 個(ge) 校區的實訓場地建築麵積超過了85414平方米,學院新校區建設的兩(liang) 個(ge) 教學樓完全按照理論學習(xi) 和實訓教學一體(ti) 化的設計思路完成。教科研儀(yi) 器設備總值4841萬(wan) 元,學院現有61個(ge) 校內(nei) 實訓基地,覆蓋全部招生的29個(ge) 專(zhuan) 業(ye) ,可同時容納5000名學生進行實訓,為(wei) 工學結合的一體(ti) 化教學提供了基礎保障。
學院為(wei) 滿足頂崗實習(xi) 和實習(xi) 就業(ye) 的需求,積極尋求與(yu) 校外企業(ye) 合作,先後有齊魯發電設備廠、太古飛機工程公司、萊鋼集團等116餘(yu) 家大中型企業(ye) 成為(wei) 相對固定的校外外實訓基地。
學院將實訓基地的管理和培養(yang) 模式引進到學校,學生在企業(ye) 頂崗實習(xi) 期間不僅(jin) 能接觸到國外先進的設備,而且能體(ti) 驗到現代企業(ye) 生產(chan) 、管理的方式和文化氛圍。企業(ye) 管理與(yu) 學校管理互相滲透與(yu) 補充,企業(ye) 文化和學校文化有機結合,促進了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的融合。保證了工學結合、產(chan) 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在校外的延伸。良好的校內(nei) 外實訓條件,保證了學生實訓與(yu) 頂崗實習(xi) 零距離,頂崗實習(xi) 與(yu) 就業(ye) 無間隙,保證了學生的就業(ye) 率和就業(ye) 質量,是學院實現“重視實訓、突出技能”辦學理念的具體(ti) 實施。2010年畢業(ye) 生在校外實習(xi) 基地頂崗實習(xi) 的學生占畢業(ye) 生人數的97.4%,校外實習(xi) 基地接受頂崗實習(xi) 畢業(ye) 生的人數占73.3%。
秉承“前校後廠”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始終注重產(chan) 學研結合,為(wei)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yang) 提供了堅實後盾。學院注重“產(chan) 、學、研”結合,利用學院擁有實習(xi) 工廠(第六機床廠)的有力便利,以及與(yu) 眾(zhong) 多國有大型國有企業(ye) 實訓基地合作的優(you) 勢,建立了廣泛的科研合作與(yu) 項目合作。組織學校的教師、實習(xi) 工廠的技術力量、頂崗實習(xi) 的學生,研製、開發、生產(chan) 的硬金合金刀片成套加工設備、工具磨床係列以及感光、化工造紙等大型生產(chan) 線50多個(ge) 品種,取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成果30多項,研發製造的係列周邊磨床獲“全國科學大會(hui) 獎”、“ 國家級新產(chan) 品”和“國家‘八五’科技攻關(guan) 重大科技成果”等獎項。10多項填補國內(nei) 空白。
由學生參與(yu) 加工裝配的2M9120多用磨床曾連續15年被評為(wei) 部優(you) 產(chan) 品,遠銷英、美十四個(ge) 國家和地區。前校後廠的辦學模式,不僅(jin) 很好地服務了社會(hui) ,提高了學院的社會(hui) 聲譽,而且鍛煉了實踐教學教師隊伍、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ye) 素養(yang) 。目前,學院“雙師型”教師占專(zhuan) 任教師總人數的77%以上,學院的實訓老師80%來自學院實習(xi) 工廠生產(chan) 一線。他們(men) 即參與(yu) 產(chan) 品研發、生產(chan) ,又指導學生完成相關(guan) 課題,指導學生技能訓練、加工產(chan) 品。前校後廠的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模式, 使人才培養(yang) 和產(chan) 品開發與(yu) 生產(chan) 有機結合,既出人才又出產(chan) 品。廠校合一,企業(ye) 管理與(yu) 學校管理互相滲透與(yu) 補充,企業(ye) 文化和學校文化有機結合,校企合作零距離融合,強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ye) 素養(yang) 。畢業(ye) 生生產(chan) 實踐能力強,職業(ye) 道德意識強,綜合素質高,深受企業(ye) 、社會(hui) 的歡迎和青睞。建校55年來,學院秉承“前校後廠”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始終注重產(chan) 學研結合,實習(xi) 工廠是學院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基地,為(wei)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yang) 提供了堅實後盾。
“教學做”一體(ti) 化的教學模式,是學院形成獨特辦學特色的基本途徑。學院全麵推行理論實踐一體(ti) 化教學,將實踐教學課程體(ti) 係納入課程體(ti) 係的整體(ti) 設置中。堅持理論實訓一體(ti) 化教學是我院一貫堅持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為(wei) 進一步滿足區域經濟和行業(ye) 發展的需求,體(ti) 現學院獨特的辦學特色,學院高度重視理論實訓一體(ti) 化教學改革,提出一體(ti) 化教學改革之路是“立校之本,育人之基,發展之源”。學院在所有專(zhuan) 業(ye) 全部推行理論實訓一體(ti) 化教學,並積極開展“基於(yu) 工作過程”課程教學模式設計。根據國家職業(ye) 資格標準和崗位技能要求,經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打破學科課程體(ti) 係,依托新校區剛落成的一體(ti) 化大樓和良好的實訓條件,建立了理論實訓一體(ti) 化的新型教學模式。
“教賽結合,以賽促教,以賽促練,以賽促學”,師生技能大賽成績顯著,促進了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學院重視各項技能大賽對教學水平的提高,每年撥專(zhuan) 項經費用於(yu) 支持、鼓勵各專(zhuan) 業(ye) 參加、承辦、舉(ju) 行各項技能大賽。製訂了《技能大賽》,使參加、承辦、校內(nei) 舉(ju) 行技能大賽常規化、規範化、製度化,使技能大賽成為(wei) 促進鍛煉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
為(wei) 激發學生學習(xi) 興(xing) 趣,實現課上與(yu) 課下、課堂與(yu) 社會(hui) 的有機結合,學院結合專(zhuan) 業(ye) 教學和就業(ye) 崗位需求有針對性的組織各專(zhuan) 業(ye) 參加全省、全國各項技能大賽。從(cong) 2004年起,參加的全部技能大賽均獲得了優(you) 異的成績,體(ti) 現了課內(nei) 課外一體(ti) 化教學的特色,也是學院“重視實訓、突出技能”辦學理念的集中展示。
參賽教師獲得省及以上技能大賽獎勵42人次,5人獲山東(dong) 省富民興(xing) 魯勞動獎章,1人獲山東(dong) 省特殊貢獻技師稱號,11獲山東(dong) 技術能手稱號,1人獲濟南技術能手稱號。技能大賽提高了實踐教師及雙師型教師的技能水平,促進了實踐教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成長,是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學生就業(ye) 率和就業(ye) 質量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