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名稱 | 計劃 (300人) |
培養目標 | 谘詢電話 |
幼兒保育 | 70人 | 通過職教高考考入大學 | 劉老師18863345386 |
機電技術應用 | 80人 | 通過職教高考考入大學 | 王老師15725053393 |
電子商務 | 40人 | 通過職教高考考入大學 | 王老師15725053393 |
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 | 40人 | 通過職教高考考入大學 | 李老師13562386943 |
會計事務 | 40人 | 通過職教高考考入大學 | 王老師15725053393 |
旅遊服務與管理 | 30人 | 通過職教高考考入大學 | 王老師15725053393 |
專業名稱 | 計劃 (100人) |
培養目標 | 谘詢電話 |
學前教育 | 100人 | 三年後升入泰山職業技術學院 | 劉老師18863345386 |
專業名稱 | 計劃 (450人) |
培養目標 | 谘詢電話 |
機電技術應用 | 100人 | 三年後升入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 王老師13562387338 |
建築工程施工 | 40人 | 三年後升入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 李老師13562386943 |
汽車運用與維修 | 80人 | 三年後升入山東科技職業學院 | 李老師13562386943 |
電子商務 | 100人 | 三年後升入濰坊工程職業學院 | 董老師13561905985 |
會計事務 | 100人 | 三年後升入山東理工職業學院 | 董老師13561905985 |
旅遊服務與管理. | 30人 | 三年後升入山東旅遊職業學院 | 劉老師18863345386 |
專業名稱 | 計劃 (200人) |
培養目標 | 谘詢電話 |
幼兒保育 | 80人 | 通過職教高考考入大學 | 劉老師18863345386 |
機電技術應用 | 80人 | 通過職教高考考入大學 | 王老師15725053393 |
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 | 40人 | 通過職教高考考入大學 | 李老師13562386943 |
一、招生對象:初中應屆畢業(ye) 生。依據本年度初中學業(ye) 水平測試成績擇優(you) 錄取。
二、學製:五年製高師(三二連讀)、五年製高職(三二連讀)、 三年製學曆類 中職(職教高考班)。
三、報名錄取:采取網上填報方式進行。考生須在規定時間內(nei) 通過市教育局網站 ( https://jyj.rizhao.gov.cn) 登陸平台,根據本人意願,按照報考條件和要求填報或 修改誌願信息。誌願填報時間在初中學業(ye) 水平考試成績公布之後,具體(ti) 時間和要求由 市教育考試院另行通知。報考五年製高師考生需要麵試,成績原則上要達到初中學業(ye) 水平考試總分分值的60%,如因試題難度等因素未錄滿,則適當下浮,但- - -般不超過 10%。錄取時間結束並公布錄取結果後,考生自行登錄平台查詢錄取結果,並於(yu) 兩(liang) 天內(nei) 登錄我校微信公眾(zhong) 號,使用微信繳費報到。
四、繳費標準:所有學生免繳學費,僅(jin) 繳住宿費、書(shu) 費等。住校生繳費1500元 (住宿費500元/學年,生活用品費200元,書(shu) 費400元,代收春秋校服、冬季校服、軍(jun) 訓服費等400元) ;走讀生繳費800元(書(shu) 費400元,代收春秋校服、冬季校服、軍(jun) 訓 服費等400元)。
五、生活用品:學校統一購置部分生活用品,包括:床墊、涼席、蚊帳、被罩、床單、枕頭、枕套、枕巾等。被(2米*1.5米)、褥(2米*0.9米)等,其他物品自帶。
六、學校地址:山東(dong) 中路469號,山東(dong) 路豔陽路交匯處北200米,香河公園東(dong) 鄰 (乘9、17、 24、47、 51、 K2、13、16路等公交車)。
為(wei) 充分發揮職業(ye) 院校服務地方企業(ye) 、服務本地經濟的人才支撐作用,全麵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yang) ”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企業(ye) 新型學徒製,2月26日至27日,日照市機電工程學校選配政治覺悟高、業(ye) 務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前往山東(dong) 東(dong) 泰銅業(ye) 股份有限公司,為(wei) 技能崗位和轉崗人員培訓。
根據企業(ye) 加工實際,結合崗位需求,培訓教師充分發揮理論水平高、專(zhuan) 業(ye) 能力強的優(you) 勢,采取“校企雙製、工學一體(ti) ”的培養(yang) 模式,將“學習(xi) ”與(yu) “工作”相結合,從(cong) 而提升學員在專(zhuan) 業(ye) 知識、操作技能、職業(ye) 素養(yang) 等多方麵的技能水平。
通過開展企業(ye) 新型學徒製培訓,學校與(yu) 企業(ye) 實現優(you) 勢互補,強強聯合,深化了產(chan) 教融合,為(wei) 我市經濟社會(hui) 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培養(yang) 更多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