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始終堅持以“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為(wei) 辦學宗旨,以改革創新和科技創新為(wei) 重點,既注重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又注重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學校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每個(ge) 班級都配備了“標準座椅”,建有6650平方米的實驗樓一座,設有電動縫紉機房1個(ge) ,腳踏縫紉機房2個(ge) ,家電實驗室1個(ge) ,財會(hui) 模擬室1個(ge) ,語音室1個(ge) ,微機房5個(ge) 現存機房4個(ge) ,音樂(le) 教室、課件製作1個(ge) ,電子閱覽室1個(ge) ,電工電子實驗室2個(ge) ,機械加工車間3個(ge) ,汽修實驗實習(xi) 廠房1個(ge) ,烹飪、旅遊實習(xi) 酒店、賓館2處,服裝實習(xi) 工廠1處,美術畫室4個(ge) ,實習(xi) 基地4處,提高了現代化教學水平,滿足了實習(xi) 教學的需要。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1999年,學校製訂了《關(guan) 於(yu) 加強教師進修和培訓的意見》,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函授、自考、遠程教育。現在,全校教師學曆達標率為(wei) 90%,並有20名教師參加在職教育碩士課程進修班學習(xi) 。學校定期舉(ju) 行優(you) 質課、公開課、示範課評選和教學能手評選等活動,並選派骨幹教師參加濟寧市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評選,產(chan) 生了一大批校內(nei) 教學骨幹和濟寧市教學能手,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學生升學人數逐年上升,2002年,考入高等院校本、專(zhuan) 科學生人數突破200人大關(guan) ,達曆史最高水平。2000~2002年,學校連續3年獲得濟寧市高考貢獻獎,1999~2002年,連續4年獲得濟寧市對口升專(zhuan) 科第1名。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學校以德育教學為(wei) 首,強化了三個(ge) 意識。一是法製意識。聘請富有經驗的法律專(zhuan) 家擔任學校法製校長、法製顧問,定期舉(ju) 行法製報告會(hui) ,提高了學生的法製意識,增強了學法守法的自覺性。二是人文意識。加強了以學生為(wei) 主體(ti) 的辦學理念,用愛心培養(yang) 愛心,用智慧啟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溫暖,感受到老師的愛心,提高了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學習(xi) 的自覺性。三是氛圍意識。學校注重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了校辦廣播站的建設,成立了軍(jun) 樂(le) 隊、民樂(le) 隊、舞蹈隊、籃球隊、書(shu) 畫小組、攝影小組等各種興(xing) 趣小組,經常開展活動,豐(feng) 富了學生的業(ye) 餘(yu) 生活,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ti) 主義(yi) 觀念。
2000年6月20日,曲阜市職業(ye) 中專(zhuan) 舉(ju) 行建校十周年慶典,同日舉(ju) 行國家級重點職業(ye) 中專(zhuan) 掛牌儀(yi) 式。前來參加雙慶儀(yi) 式的有省教委、濟寧市教委領導、曲阜六個(ge) 班子領導和濟寧市各兄弟學校、曲阜各部委辦局負責人。校長姚長富作了工作匯報。職業(ye) 中專(zhuan) 被國家教育部公布為(wei) 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ye) 中專(zhuan) ,填補了濟寧市無一所國家級重點學校的空白。
2001年,為(wei) 實現全市職業(ye) 教育資源共享,把職業(ye) 教育做大做強,市委、市政府將原職業(ye) 中專(zhuan) 、技工學校、教師進修學校合並,組建新的曲阜市職業(ye) 中專(zhuan) ,下設時莊、息陬兩(liang) 處分校。合並後的職業(ye) 中專(zhuan) 人員多、攤子大,麵臨(lin) 著師資分配、專(zhuan) 業(ye) 設置、課程調整、人員安排等一係列實際問題。當時正值新學期初,為(wei) 確保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領導一班人根據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科學統籌、合理安排,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將原三校所有人員迅速安排到位,保證了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順利完成了三校合一的平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