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紀以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國陸續進行製造業(ye) 的轉型與(yu) 升級,出現了機器人替代人的熱潮,工業(ye) 機器人自動化裝備近幾年逐漸受到越來越多國內(nei) 廠家的重視。據國際機器人工業(ye) 聯合會(hui) 統計, 2014年全球工業(ye) 機器人銷量達到22.92萬(wan) 台,同比增長28.7%。我國機器人研發起步於(yu) 20世紀70年代,近年來,在一係列政策支持下及市場需求的拉動下,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勢頭迅猛,其中工業(ye) 機器人市場規模居世界第一位。
2016年4月,國家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wei) “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規劃》中明確,到2020年,形成較為(wei) 完善的工業(ye) 機器人體(ti) 係,自主品牌工業(ye) 機器人年產(chan) 量達到10萬(wan) 台,六軸及以上工業(ye) 機器人年產(chan) 量達到5萬(wan) 台以上。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yi) 元。培育3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龍頭企業(ye) ,打造5個(ge) 以上機器人配套產(chan) 業(ye) 集群。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致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hui) 賀信》中曾提到,隨著信息化、工業(ye) 化不斷融合,以機器人科技為(wei) 代表的智能產(chan) 業(ye) 蓬勃興(xing) 起,成為(wei) 現時代科技創新的一個(ge) 重要標誌。中國將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you) 先重點領域,我們(men) 願加強同各國科技界、產(chan) 業(ye) 界的合作,推動機器人科技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進程,使機器人科技及其產(chan) 品更好為(wei) 推動發展、造福人民服務。
在我國全麵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當下,智能製造被列為(wei) 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技術融合發展的主攻方向,也是產(chan) 業(ye) 創新的重要陣地。機器人產(chan) 業(ye) 則是其中重要代表,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進入高速增長期。目前我國工業(ye) 機器人已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產(chan) 業(ye) 集聚區。國內(nei) 工業(ye) 機器人的廠家正逐步崛起,工業(ye) 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yu) 汽車、電子電氣、金屬和機械等領域,在機器人替代人工生產(chan) 是未來製造業(ye) 重要的發展趨勢,是實現智能製造的基礎,是未來實現工業(ye) 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保障。
我國工業(ye) 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不是技術短缺,而是應用人才嚴(yan) 重缺失。
據預測,截至2020年,隨著工信部規劃的100萬(wan) 台裝機目標如期實現,相關(guan) 的維護、調試、係統集成等工業(ye) 機器人應用人才需求量將突破百萬(wan) ,巨大人才缺口將嚴(yan) 重拖慢我國的智能化發展進程。因此目前國內(nei) 許多職業(ye) 院校工業(ye) 機器人應用方麵的對口專(zhuan) 業(ye) 悄然興(xing) 起.
這個(ge) 行業(ye) 缺人!據《科技日報》報道,目前國內(nei) 的工業(ye) 機器人人才缺口接近10萬(wan) ,而隨著工業(ye) 機器人行業(ye) 的發展,需求量的增加,到2020年的人才缺口預計將達到20萬(wan) 左右。
為(wei) 了解中國高校畢業(ye) 生的就業(ye) 狀況,中國薪酬網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國大學畢業(ye) 生薪酬排行榜TOP200。這份榜單集合了200所高校2013、2015、2017,三屆畢業(ye) 生的薪酬狀況。
工業(ye) 機器人的行業(ye) 薪資水平相對比其他行業(ye) 是比較高的了。工業(ye) 機器人領域80%的就業(ye) 者初期薪資超過5000元,這還隻是比較保守的薪資估算。根據來自791份樣本的統計數據,工業(ye) 機器人調試工程師的平均水平是6470元,在六千以上的占比60%以上,20%就業(ye) 者薪資待遇可過萬(wan) ,做係統集成項目的工程師薪資待遇都不低,月薪稅後兩(liang) 萬(wan) +。